>>> 2006年第1期
饮食的调摄
作者:严蔚冰
近20年来,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越来越严重。这与人们过于依赖营养素的摄入,忽视了正常的饮食调摄,缺乏运动,生活环境差有很大的关系。
《孔子家语》中有一段哀公与孔子的精彩问答。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己自取也。夫寝处不适,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可知古代圣人也在探索这类问题。
中医药学认为:脾是后天之本,要想保持健康必须使脾胃处于良好的状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嗜好,胖也好,瘦也好,只要胃口好,生理和心理没有障碍就好,因为胖和瘦与健康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所有的论述都是从调摄饮食开始的。
大凡调摄饮食,皆首推粥。粥介于饮与食之间。
关于粥的功效,历代文人雅士、养生学家、僧道居士均十分推崇。当人们感到不适(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时,首先感觉到的是没有胃口,没有气力,这种情况多是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此时先不要急于找药吃,可先安静地睡一会儿。到吃饭时停止进食,喝口水,等饥饿感出现,煮一些薄粥。煮时如能闻到薄粥的清香,胃口就开了。喝粥要喝热粥,不要用佐菜。喝下去会感到全身发热,微微有点出汗,那病可能已好了一半。
《本草纲目》云:“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粥谱》云:“粥能益人,老人尤宜”、“粥介于饮与食之间。粥分上、中、下三品,用粳、粟、粱米、药物作粥,治病甚多。”
现择易取材者,分上、中、下三品各五种介绍给读者。
上品粥
1、莲肉粥《太平圣惠方》:取湘莲子磨粉加入粥中,鲜者取皮、心,煮粥更佳。功效:补中强志,兼养神益脾,固精,除百疾。
2、芝麻粥《锦囊秘录》:取芝麻炒研煮粥。功效:养肺,耐饥,耐渴,坚筋骨,明耳目,止心惊,治百病。
3、薄粥《医学入门》:取香稻,先将水煮沸后下米煮粥。功效:利膈养胃,生津液。凡晨起薄粥,令一日清爽,所补不小。薄粥味淡,性平和,能和合五味,推陈出新。
4、芡实粥《汤液本草》:芡实又名鸡头,有梗、糯两种,性同。入粥需煮烂,鲜者佳。功效:益精强志,聪耳明目,兼治涩痹,腰脊膝痛,小便失禁。
5、姜粥《本草纲目》:取鲜姜,捣汁煮粥。功效:治反胃,兼散风寒通神明,取效甚多。
中品粥
1、山药粥《经验方》:取山药加砂糖、胡椒煮粥。功效:治久泻,兼补肾精,固肠胃。
2、赤小豆粥《日用举要》:取赤小豆煮粥。功效:消水肿,利小便,治脚气,辟邪厉,兼治消渴,止泄痢腹胀,吐逆。
3、豆浆粥《粥谱》:取豆浆与米同煮粥。功效:润肺,消胀满,下大肠浊气,利小便。
4、龙眼肉粥《粥谱》:取龙眼肉(桂圆肉干)和米同煮粥。功效:开胃悦智,养心益智。通神明,安五脏。其效甚大。
5、红枣粥《粥谱》:道家方药,枣为佳饵,皮利肉补,和米同煮粥。功效:养脾气,平胃气,润肺止咳,补五脏,和百药。
下品粥
1、山药羊肉粥《饮膳正要》:取山药一斤煮熟研泥,羊肉一斤去脂膜,烂煮熟研泥。和米同煮粥。功效:空腹食之,治虚劳骨蒸久冷。
2、菠菜粥《儒门事亲》:取菠菜和米同煮粥。功效:久病大便涩滞不通及痔漏,宜常食之。《本草纲目》:和中润燥,兼解酒毒,下气止渴。根尤良,其味甘滑。
3、猪肚粥《医食心镜》:用雄猪肚煮取浓汁,加豉作粥。功效:兼补虚损,止暴痢,散积聚。《图经本草》曰:四季月宜食之,猪水畜而胃属土,用之以胃治胃也。
4、葱白粥《小品方》:取葱白连须和米煮粥,加醋少许。功效:取汗愈。发汗解肌,加豉。《本草纲目》:兼安中,开骨节,杀百药毒。用胡葱良。不可同蜜食,壅气害人。
5、韭菜粥《食医心镜》:取韭叶和米同煮粥。功效:治水痢。《本草纲目》:温中暖下,兼补虚壮阳。治腹冷痛。
中医养生有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但须知禁忌不可乱用,如肝脏在春季就不宜补,因春季生发,肝气上升,再补肝有火上加火的作用。以上介绍的上、中、下三品粥疗方,皆是十分安全有效的,调养治疾,二者兼具。
食粥之禁忌:食不过饱;食粥养生忌贪滋味;出远门,不食粥;忌食凉粥、隔夜粥、剩饭煮粥。
煮粥三要:一择米。米用粳米,以香稻和晚稻为上品,秋收后新米香气足;二择水。城市最好用纯净水,农村取长流水之上游水,水流缓处;三火候。煮时先煮水沸,再下米使水性动荡。先文火后武火,以成糜为度。薄粥以筷划不成字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