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期

为何春眠不觉晓

作者:小 胡

我们知道,人的生理活动与外界是有关联的。冬天,人们受到寒冷的刺激,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紧闭状态,血流量减少,皮肤就像一堵挡风的墙,抵御着寒冷,减少热量散发,维持人体恒温状态。由于体表血管收缩,使肝脏血流量增大,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也相应地增加。这样,在漫长的冬季里,大脑逐渐养成了在高氧供应状况下“工作”的习性。春回大地,天气变暖,空气由干燥趋向湿润,使得人体血管和毛孔日渐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这样供给大脑的血流量就相对减少了。同时,春天处处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空气湿度、温度也较适宜人类活动,加之昼长夜短,人体新陈代谢加强,耗氧量加大,脑的供氧量就显得不足了,而大脑对冬天足供氧的依赖性一下还扭转不过来,从而使人体感到困倦欲睡,全身疲乏无力(即通常人们说的“春困”)。由此可见,春天(尤其是初春)时的“春眠不觉晓”,并非什么反常现象,而是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要减轻“春困”症状,必须遵循春季的气候规律和养生原则,做到以下几点:(1)早睡早起,安排一定的时间午睡,同时要保证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避免室内氧气含量减少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2)活动量要适中,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超负荷的活动。(3)合理饮食,应多吃些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小白菜、菜花等), 少吃些寒凉、油腻、黏糍类食品。(小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