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点心
作者:詹永祥
宴席间的点心不可或缺,但也不能乱上。倘若刚入席,冷不丁就摆出几碟蟹壳黄、水煎包或者牛舌饼,难免会让一顿好好的饭吃得紊乱,主人请客也就显得乱了秩序没了章法——通常酒过三巡,主菜上齐后,稍过片刻,点心方可端出:一小碟炸得金黄的玉米圈,掺了糯米的养麦饼,或者一小笼水晶虾饺、半屉灌鸡汁的汤包……有点心这样一打岔,一顿饭便有了高潮和低潮间的起伏,有了启承转合的意思——待标志性的点心上桌,众吃客便知至多还有两道配菜,便上果盘了,而这顿饭,也就开始阑珊也就快接近了尾声。
也有名点在席间偶霹峥嵘,比方宫廷秘制的栗子糕,坊间烹制的煎饼果子……很精巧地在众多菜肴中鹤立鸡群,看似小小的一点,却负责任地维系着一顿饭或雅或俗的品位及风格。而上菜的厨师或请客的主人,这时通常就会相当慎重地介绍一番,以引起食客们的注意。不过再有名的点心,通常也只是点到为止,绝不会喧宾夺主,不会让一顿饭偏离主题。因此主人排菜时,往往只是让叉烧包或者雀巢酥之类的小点心在餐桌上灵光一现,恰到好处地显出一点才华和灵气,就任其稍纵即逝了,如同一个配角,再优秀再出色,也是不能与主角抢戏的。
陈佩斯和朱时茂曾在春晚上表演过一个配角抢主角戏的小品,戏给那配角一抢,整个就乱套了。而点心显然并不像陈佩斯那样功利,在席间也没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作为配角的点心,多半不会去追求什么名分,这点有些像旧时欢场的女人,即便在迎来送往的过程中喜欢上一个人,也并不一定奢望修成正果,不一定非要借助一次风尘中的爱情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见惯世情冷暖的点心哪怕上不了台面,不能每个都像名点一样很正式地在席上露面,也不会觉得多么委屈和失落,甚至仅仅是和一杯寡淡无味的清茶在一起,它也能大度地退居其次,悄悄躲在茶的背后,自卑而谦恭地把自己称为:茶……点。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