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农历六月的风俗活动
作者:薛理勇
六月六,狗浴最早见于明孙德符《万历野获编》的记载,讲:六月六日“狗猫之属亦俾浴于河”,作者也没讲,六月六为什么规定狗猫要浴,所以后人作《浴猫犬词》中讲:“六月六,家家猫犬水中浴。不知此语从何来,展转流传竟成俗。”古代流传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明朝的毛栗庵与杨南峰是一对好朋友,一次,毛栗庵去拜访杨南峰,杨家的看门人以杨南峰正在沐浴,今天一律不接待客人回绝了毛栗庵,毛很不开心,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打道回府。过了一段时间,杨南峰去拜访毛栗庵,毛的看门人也以主人正在沐浴,今日不接待客人而谢绝了杨南峰。杨南峰知道,毛栗庵还在为上次的事在生气,于是拿出了一张名刺(即古代的名片),在上面写了一首诗,叫看门人递进去,词讲:
君来拜我我沐浴,我来拜君君沐浴。
君拜我时四月八,我拜君时六月六。
农历四月八日是佛的生日,叫作“浴佛节”,而六月六日是狗浴的日脚,杨南峰把自己比喻为佛,而把毛栗庵讲成在六月六浴的狗。毛栗庵看到名刺后,不得不佩服杨南峰的才华,当然也不甘心被人嘲讽为狗,只得整衣出门接客。
在“六月六,狗浴 ”之谚语出现之前,六月六日也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曝书日,这一天宫庭要将皇家藏书拿到室外晾晒,寺院也将收藏的佛经、道藏进行晾晒。而上海城隍庙没有收藏多少书籍,就规定这一天把庙里收藏的城隍的衣服拿出来晾晒,上海人称之“晒袍会”。清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岁时》中讲:
涤器河中河水浑,节逢天贶吃馄饨。
晒袍会盛城隍庙,南阮休悬犊鼻。
作者原注:“六月六日为天贶节,城隍庙有晒袍会。是日,涤器于河,食馄饨,不疰夏。晋时,南阮贫,北阮富。七月七日,北阮晒彩衣,南阮悬一犊鼻。”作者提到,上海人把六月六日叫作“天贶(kuang)节”。贶是赐的意思,至于六月六日天赐给人间什么,上海人为啥把这天叫作“天贶节”,那又是一个天晓得的事。上海风俗在六月六日要吃馄饨,据说可以预防疰夏,这倒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体。
明代以前上海没有自己的城隍,只是在今天的永嘉路12号处有座松江府城隍行祠,也就是松江府城隍在上海的行宫,据说庙里有口井,井水淡而甘,上海人称其为“淡井庙”,这座庙在十几年前被拆除,但老上海们仍会把瑞金医院一带叫作“淡井庙”;另外,在城里方浜(今方浜中路)岸边有一座供汉代陆博侯霍光的神庙,在上海尚无城隍的情况下,霍光庙就成为了上海的城隍庙。
秦氏是上海的望族,秦氏中的秦裕伯在元末任福建路右提举使,相当于现在的福建省副省长。元末,秦裕伯因年事已高而辞官回上海,陪伴年迈的母亲。当朱元璋推翻元政权,登基做了大明的开国皇帝后,他担心叛军联合沿海的望族反对他做皇帝,就强迫秦裕伯到南京做官。据记载,秦裕伯在被强迫去南京之前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大意讲:我是原元政府的官吏,如现在再到明朝做官,是对元皇帝不忠的行为;我母亲年事已高,命在旦夕,我现在离开母亲,则是不孝的行为,所以我如去南京当官,就是一“不忠不孝”的行为,一个不忠不孝的人,怎么能当好官呢。确实,秦裕伯到南京后——只做事,不当官。洪武六年,秦裕伯在上海老家——今南汇题桥一带逝世,朱元璋对秦裕伯的逝世表示惋惜,就说,秦裕伯“生不为我仕,死当为我卫”,就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隍正神,也就是人们常讲的上海城隍老爷。
一般讲,一个地方的城隍就是该地方阴曹地府的最高长官,城隍庙就是这个地方最大的土地庙,上海城隍是上海人秦裕伯,所以上海城隍庙又是上海秦氏宗族的家庙。与其它寺庙或城隍庙不一样,上海城隍庙供的城隍正神不是烂泥菩萨或木头菩萨,而是“衣架像”,即只有头像是用泥塑的,身体只是一个空的衣架,秦氏后人会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为他们的祖宗更换衣服,信徒们也会把给城隍捐衣视为善举,许多年下来,城隍庙就积累了很多城隍正神的衣服,于是到了六月六日,城隍庙就会把城隍的衣服拿出来晾晒,既用以防霉,也借此机会清点,而对百姓来讲,“晒袍会”更像一次历史服饰展览会,吸引无数人去观看。
农历六月还有几位神道的节日。六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得道之日,这一天,上海所有供观音像的寺庙的香火十分兴盛,正如《上海县竹枝词》中讲:
沪人最敬礼观音,六月年年十九临。
冒暑躬趋莲座拜,不嫌烁石与流金。
六月二十三日则为火神生日,旧时,县城肇嘉浜(今复兴东路)有一“临济庙”,它是上海的火神庙,这一天上海的道士及水龙会就要到临济庙隆重拜祭火神,信徒在这一天一律戒酒断荤,民间称之“火神素”。中国人求财愿望大,弭灾行为小,尽管人们知道,一场火灾也许可以毁灭全家,毁灭一个城市,但火神庙的香火只有在六月二十三日才会旺一点。
《上海县竹枝词》中讲:
雷祖生辰廿四逢,进香斋赴小穹窿。
一年一度香烟盛,丹凤楼挤游客踪。
六月廿四日是雷祖生日,在道教中,雷祖的全称为“高上碧霄九天应玄雷声普化天尊”,他主管打雷,实际上就是“雨神”,他既主掌人的命运,又控管一年的收成,所以在诸神中雷祖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词中提到的“丹凤楼”在今新开河人民路一带,主供航海保佑女神天后,丹凤楼建在原城墙上,层高三层,登楼远眺黄浦的春涛秋波被叫作“凤楼远眺”,是清代上海“沪城八景”之一。在天后宫里有“小穹窿”,这里就是供奉雷祖的“雷祖殿”。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天后宫和雷祖殿毁于兵燹,上海祭雷祖的活动也一时中断了。
清光绪八年(1882年),道教全真教道士徐至成在上海仁济善堂的资助下,购进了西门外肇嘉浜(今方斜路)畔的14亩土地,大兴土木兴建雷祖殿,徐至成自任道长。第二年,徐至成进京,在清庭宫人德驹及其族人徐松阁、北京白云观方丈高仁峒的帮助下,将上海雷祖殿作为北京白云观的下院,改名“海上白云观”,成为上海道教全真教著名庙宇,当然,六月廿四的祭雷祖活动也转移到了白云观。前几年,为了配合上海城市改造,西门外方斜路一带要建设为绿地,白云观迁露香园路附近重建。白云观是上海道教协会机关所在地。
古人对数字是十分敏感和迷信的,由数字和阴阳五行相结合而产生的算命术叫作“术数”,汉代以后,五行的排列为金、木、水、火、土,火为第四,江南流行六月的初四、十四、廿四三日祭灶,表示对灶神的感谢,所以又讲作“谢灶”。农历六月已进入盛夏季节,气候炎热,食品不易保存,所以与腊月廿四的祭灶不一样,六月的谢灶一律用素,称之“谢灶素菜”或“六月素”,民谚有“三番谢灶,胜做一坛清醮”。
农历六月的风俗节日和活动不少,在饮食上,基本上天天是吃素的日脚,这大概与夏日饮食宜清淡的习惯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