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可乐和爆米花
作者:程乃珊
进电影院,一手捧可乐一手捧爆米花,几乎成为全球电影观众入场的指定动作,以至当我们闻到一股甜郁的奶油香爆米花之味时,我们就知道离影场不远了。爆米花的香味已成为电影的一种嗅觉形式。
Pop Corn是西班牙人在16世纪发明的。后来他们移民美洲后,将这种制法带至新大陆。久而久之,人们将可乐和Pop Corn视为一种典型的美式零食而淡忘了Pop Corn其实是源自西班牙。
早在电影的默片时代,美国就开始在影院大堂出售Pop Corn。可以讲,Pop Corn消费史,是与电影问世同龄的,也有100年了!但是,Pop Corn和影院怎么会结下姻缘的呢?因为在上世纪初美国电影院票房谋利很低,不足以保本,而Pop Corn纯利很高,据说为1:500,因此影商就想到在大堂售Pop Corn,以贴补票房的不足。没料到一试之下,观众手捧Pop Corn入场,边吃边看,乐在其中,大受欢迎。从此,Pop Corn与影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上海的影院是照搬欧美的样式行事的,自然也就少不了Pop Corn。
售Pop Corn的大都为青春少女,穿着雪白的制服,很卫生,很清纯。
吃Pop Corn和吃老酒一样,切忌一人闷吃,那有点乏味闷气。最开心的是与另一半两人分享,特别是初度约会的情侣,在黑暗中两人分享一包Pop Corn,你摸一把我抓一把,无意中,两人的手指就在里面纠缠在一起,那薄薄的一层窗纸就这样给温柔地点破,一切尽在不言中,一段情愫就从那包温热甜香的Pop Corn开始……
在影院边欣赏电影边吃Pop Corn和可乐,文明又环保,不似戏园子的五香茶叶蛋、鸡膀、鸭膀、鸭舌头,吃得手油渍渍嘴巴咂巴咂巴的。爆玉米花,拆穿讲,就是上海炒米花,属十分平民化的一种零食,但一旦进入影院(也只有首轮、二轮影院才有售),顿时身价百倍。观众明知就里,仍心甘情愿摸钱去买。这里面会给我们一个很深的启迪——包装和配合包装。
Pop Corn本身没有任何包装,但她们的香味,那全透明的玻璃罩后的现场操作,Pop Corn小姐们纤细白皙的拿勺柄的手指和被灯光反映得绯红的微笑脸面,华丽的影院内回廊及衣冠楚楚的观众,这一切都成为本钱低廉的Pop Corn的附加值。
社会越文明,越讲究包装。
连带回忆,都需要包装——那就是当场当景的氛围!
那熄灭了有半个世纪之久的影院Pop Corn柜位上的灯又重新燃起。其实这个柜位并没在时空中消失过。那带奶油味的甜香一直凝结在上海人心头。
一对半个多世纪前的情侣手挽手走过这重新亮起的Pop Corn柜面,他们已经七十开外了,不经意地嗅了下空气中的恍如隔世的香甜味,目光中闪过一抹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温柔,七老八十的他们,对Pop Corn紧守着一份20岁的多情和浪漫。老俩口各抓了一粒Pop Corn放在嘴里,马上化为一股透心的甜蜜……
回忆中没有Pop Corn的慑人香味的老上海人,永远体味不到Pop Corn的意味。Pop Corn的意味不在眼前,而是在好多年好多年后你已很少再去电影院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