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健身骑游环太湖
作者:丛凯滋
骑游间歇,我随笔写下几个小镜头,与老年朋友分享。
出发
五月下旬的一个清晨,万里无云,空气格外凉爽清新。按约定时间,我与其他五名骑友,骑着各自钟爱的自行车,走出家门,准时会合在出发点。负责此行的导游、带队的是出生在太湖边,喝太湖水长大的老钱。出发前,他简略介绍环太湖的骑行路线,逐个询问随身携带的用品、饮料,并提示旅途上应注意的事项。由于我们都是常骑车的老手,话点到即懂。
说起各自的骑车历史,少年时上学骑车,长大了上班下班骑车,退休后参加市老年人自行车骑游队,一为健身,二为观景。骑遍全市各个景点,也曾多次跨省骑游。应该说,每个人的大半辈子都是在自行车上度过的。按骑龄算少说也有四十至五十年。我脑子正自信地想着,忽听老钱喊道:“出发!”,话音未落,刹那间大老郭飞身上了他心爱的“老凤凰”,一马当先,我们紧跟在后。路线是:经莘庄、佘山沿沈砖公路进入三一八国道。往日,每逢星期六,这条路线都是骑游爱好者结队健身骑游的专用路线。这天,对我们来说,更是轻车熟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热身骑行,心跳、血流速度都加快了,全身筋骨也活动开了,两腿轻快而有节奏地踏着。约两个小时,我们一行六个老年骑士,顺利地进入三一八国道,目标直奔太湖大堤。
大老郭的“老凤凰”
老郭六十刚出头,性情豪爽,助人为乐。刚退休时,因缺乏运动和饮食不均衡,体重高达一百公斤,血压也不正常,加上胸厚腰圆骨架宽大,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故此,骑友们称呼他“大老郭”。大老郭自从加入老年自行车健身骑游队,为了掌握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理论,他常去市图书馆查阅资料。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确立了正确的健身骑游观,坚持骑车和跑步两项运动,几年来锻炼而从不间断。因此受益匪浅,体重降到八十公斤,血压也趋向正常,大老郭尝到了甜头。有人见他体态变了向他取经,他总是豪爽地告诉骑友:“一句话,健身离不开骑游,为健康而骑车,是我终身的追求。”这次,大老郭听说要骑车环太湖,第一个报了名。出发前几天,同行劝他去买辆新的自行车,否则骑着“老凤凰”出游,一是不安全,二是会影响骑游队的整体形象。大老郭听后一摆手:“不,我就骑老凤凰,别看老凤凰其貌不扬,骨架依旧挺拔。俗话说得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大老郭自豪地说,老凤凰是在三十多年前,花了大功夫,才搞到一张购车票买到手的。风雨同舟三十载,要叫“老凤凰”退役,为时过早。大家看得清楚了,大老郭对“老凤凰”是情同手足,难以割舍。
环太湖骑行头两天,“老凤凰”在大老郭调教下,能在平坦路上,风驰电掣,依然能发挥出三十公里的时速,看不出“老凤凰”疲惫老化。只是在遇到上坡时,“老凤凰”才显得疲于奔命,力不从心。每当爬坡时,我骑的新式小轮车,从“老凤凰”身边一闪而过,清楚地听到大老郭气喘吁吁,拼命向坡顶爬去。此刻,我担心大老郭用力过猛,会把“老凤凰”的骨架搞散掉。
环太湖进入第三天午后,由于太湖畔有许多河口和闸门,我们不能继续在太湖大堤上骑行,只好离开大堤,一路纵队在太湖附近的公路上。不久,带队的老钱发现骑在后面的大老郭掉队不见了,骑友们立即刹车停下,向后望去,果然不见大老郭的身影,骑友老徐二话没说,掉转车头去寻找大老郭。大约等了一个多小时,大老郭的身影渐近,骑友们紧缩的心方松弛下来。原来是“老凤凰”的右踏板轴上的丝纹,因年久劳损被磨平了,脚踏板完全掉下来了,说也碰巧,路边有个修车师傅,用电焊给焊上了。见此情景,大家虚惊一场,没有出人身事故。研磨工出身的老杨看了看被电焊焊上的脚踏板,打趣说:“好啊,这回老凤凰的脚踏板比新的还牢靠了。”话音刚落就引起骑友们捧腹大笑。
大家继续上路,向前方目的地奔去。当我们骑到一个镇郊,那里行人、摊贩、车辆交织一团,路面又很不平坦。为避免事故求安全,我们放慢了骑行速度,就在大家小心翼翼骑行中,忽听哐啷一声,是“老凤凰”的左脚踏板也不幸落下来了,真是祸不单行,好在有了前面的经历,立马找到一个修车店,工人师傅手到病除。两次为“老凤凰”治疗,耽误了骑友们的骑行时间,大老郭有些内疚,低着头弯着腰,两眼瞅着“老凤凰”,自言自语地说:“老凤凰是该退休了。”大老郭直起身子昂起头,大嗓门又响起来了“要更新换代,我还是喜欢凤凰牌的新一代。”
太湖农民同老杨赛车
杨师傅退休前在一家工厂作研磨工。青年时代曾练过拳击。个头不高,但腰粗、肩宽、背阔,一副虎背熊腰的体型,加上他骑车的独特姿势,一看就是力大善斗的汉子。环太湖骑行路上,帮助大家做了不少好事。他同骑友们一样,“老凤凰”的伤治好了,心情也踏实下来,再次上路,一身轻松自如地向前方骑行着,在远离镇郊的公路上,路况越来越好,车辆也少多了。不一会工夫,骑行速度恢复到时速在二十公里以上。这时,只见老杨与一位农民模样的中年骑行人,肩并肩,齐头并进从后面赶上来,由于车速太快,两个人嘴里交谈着什么,谁也听不清楚。只见他二人猫腰低头,上身紧贴着车身上,两腿踏踩频率飞快,车速明显上来了,一眨眼工夫,二人的身影便消失在两公里之外。我们从后面渐渐靠近,只见他们二人骑在车上左右摇摆,速度也慢了下来,待我们赶到时他俩正在张口喘大气,满脸汗水。“刚才你们两人怎么搞的?”老钱骑车靠上去问。老杨低头喘气不语。中年农民一边擦汗一边笑眯眯的说:“知道你们是从上海来环太湖骑游的老先生,想同你们比比,看谁能骑得快,很遗憾,不分胜负,平分秋色。”这时老杨一手扶车把,一手抹去额头上的汗水说:“下次有机会再比高低。”到此,一场突然的友谊赛圆满结束。老钱提醒:“你们这样疯骑,很不安全,下不为例!”农民兄弟放慢车速,向我们招手:“欢迎你们再来。”
为了使老杨赛后有个恢复体力的机会,我们尽量放慢骑行速度。尽管如此,老杨依然落在后面,看样子他实在骑不动了。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五个人只好停下来等老杨从后面赶上来。老钱问道:“你刚才还像一条龙,怎么这阵子像条虫?”老杨把车子停在路边的空地上,一脸的痛苦相,用手扶着右膝关节说很痛,并提出就地找个住处,今天不要再骑了。众骑友听后觉得事态严重,环视四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哪里有过夜歇脚的地方。大伙正犯愁,我检查了老杨的膝关节,是在髌骨部位,引起疼痛的原因,可能是一场友谊赛,强度太高,用力过猛体力消耗较大,加上轮胎气不足,车座太低,用不上力,膝关节又得不到充分放松。疼痛的原因诊断出来了,拔高车座,轮胎打足气,让老杨试骑一会,果然有效,膝关节也不那么痛了,再看老杨面带笑容,在骑友的保护下,重新上路,先慢后快,一路顺风,下午四点左右抵达宿地——潘家镇。
上海来的老板娘
夜宿潘家镇,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我全然不知,可见睡眠质量上乘。次日清晨,雨过天晴,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芳香,这里是地处马山地域太湖畔,大气之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少说也有两千个以上,吸一口气都感觉到香甜爽。
同前几日一样,整装完毕,检查好车辆。走出小旅店,大街上黎明的小镇静悄悄。我们来到镇边公路旁一家小吃店,昨天晚餐就在这里吃得很满意,店上老板和老板娘,为我们六个吃客,活杀一条太湖里捉上来的大黑鱼,烧了一大盆如同牛奶一样的鱼汤,鲜美无比。按照昨天晚餐桌上商定好的,早点是太湖大米熬的粥,新鲜蔬菜做的菜馒头,还有每人两只水煮蛋,实惠便宜。尤其是老板娘深知上海吃客的口味,几种小菜特别提胃口。谈话间,方知老板娘是地道的上海人。身在异乡见老乡,分外喜洋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得知老板娘原是上海家住闸北区,青年时代参加解放军从部队来到地方。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她离开故乡上海来到太湖畔,嫁给同期部队转业的战友,成家立业,生意年年兴旺,买了路边的临街楼房,一楼开饭店。此处车流人流南来北往。每逢春夏秋三季旅游人气旺盛,吃客络绎不绝。店虽小生意火,越做越好。看得出老板娘谈起经营之道,兴奋不已。解放军里培养出来的人才,扎根在地方,都充满活力,为建设家园走致富之路也是一把好手。
饭饱水足,走出小吃店,很快进入太湖畔的马山地域,眼前山峦起伏,群山绵绵不断,苍松翠柏,浓密的树叶在展开的枝条上微微摆动。树丛里偶尔闪光的水珠就像耀眼的星星一样。鸟儿跳跃在林间欢乐地歌唱,这是大自然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山上连绵碧绿的丛林,山下澄净如镜子一般的太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难得的仙景圣地,也是欣赏大自然妙趣的宝地。明年的五月,我们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