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食物传统保存法

作者:王 磊




  井藏法
  井藏法有以下两种:
  一、悬井中水面上。此多为夏月短时间保藏肴馔之法。苏轼《格物粗谈》云:“夏天肴馔悬井中,经宿不坏”即是此法。
  二、沉井底水中。此法夏月“浮瓜沉李”可用,亦可久储食物。宋吴僧赞宁《笋谱——生藏笋法》云:“将笋截其尖锐,用盐汤煮之,停冷入瓶,用前冷盐汤,同封瓶口令密。后沉于井底。至九月井水暖,早取出,如生,可五味治而食之。”
  
  坑藏法
  利用在地下有一定的温度、湿度,且不见光亮,利于保藏食物。此法亦有两种:
  一、无盖坑藏。《齐民要术——藏梨法》:“初霜后即收(霜多则不得经夏也);于屋下掘作深坑,坑底无令润湿。收梨置中,不须覆盖,便得经夏(摘时必令好结,勿令损坏。)”
  此中藏法的操作要领是:掌握好节令——初霜即收;选择好地点——于屋下掘深坑;要干燥;要无破损;不须覆盖。
  二、有盖窨藏。《齐民要术——藏葡萄法》:“极熟时全房折取,于屋下做阴坑,坑内近地凿壁为孔,插枝于孔内,还筑孔,使坚。屋子置土覆之,经冬不坏。”这种藏葡萄法很特殊,不仅可以用来藏蔬菜、瓜果,还可以用来藏甲鱼。《宋氏养生部》云:“黄甲畏蚊虫。畜之则穿土作浅坑,筑实,四周涂以枇谷,和泥纳于内,上用芦席覆盖,又掩以土,留窍通,不瘦。”
  
  醋藏法
  明代人运用醋藏肉之法,颇为可取。《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云:“夏月肉单用醋煮,可留十日。”
  
  酒藏法
  用酒醉蟹之法,隋唐已有,明代还有一种很特殊的藏甲鱼法,也是与用酒有关的。《宋氏养生部》云:“(甲鱼)有以酒坛封口土少盐水调薄散,纳缸中,置部屋下,瘦者亦肥。”
  
  脯腊法
  我国制脯腊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此法亦有两种:
  一、生脯法。生脯即是将肉类脱水,使其干藏。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总结出了做度夏白脯法:“(腊月做最佳,正月二三月亦得做之)用牛、羊、麋、鹿之精者(肥不耐久),破作片罢,冷水浸,溺去血,水清乃止,以冷水淘白盐,停取清水,下椒末,浸再宿,出,阴干。瘦死牛羊及羔犊弥精,小羔子全浸之。”
  二、熟脯法。唐代仇士良家有“赤明香”,即是熟肉脯,其特点是赤红透明喷香,可以久储远行。明代著名的熟肉脯有“千里脯”,取其可携行千里而不腐败之意。明代《千里脯》介绍的做法是:“牛羊猪肉皆可,精者一斤,浓酒二盏,淡醋一盏,白盐四钱,茴香、花椒末一钱,拌一宿,文武火煮,令汁干。诗曰:‘不问猪羊与太牢,一斤切作十来条。一盏淡醋二盏酒,茴香花椒末分毫。白盐茴盐同搅拌,淹国一宿慢火熬。酒尽醋干穿晒却,味甘休道孔闻韶。’”
  
  熏炙焙烘法
  即用烟火烧熏以达到保藏的目的,其法有五:
  一、炭火炙。把食物直接置炭上烤炙成干,《易牙遍意——炙鱼法》:“鲚鱼新出水者,治净,炭上十分炙干,收藏。”
  二、烟熏法。我国古代的“火腿”,取烟熏法,亦称“火肉”。明代的做法是:“以圈猪方杀下,只取四只精腿,趁热用盐,每一斤肉盐一两,从皮擦入肉内,令如绵软,以石压竹栅上,置缸内二十日,次第翻三、五次,以稻柴灰一重间一重叠起,用稻草熏一日一夜,挂有烟处。初夏水中浸一日夜,净,仍前挂之。”
  三、焙藏法。所谓焙,是指食物放在瓦上或缶中,瓦或缶上火烧热,将食物中的水分烘干。如明代的红枣、李干、羊枣干等都是先焙干后日晒制成。
  四、火烙法。明代《宋氏养生部》载:“栗,春半时,火烙其芽,入沙瓮。”
  五、烘藏法。烘藏又分为炉中烘和近火烘两种。《齐民要术——髓饼法》:“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广六七寸,便著胡饼炉中。令熟,勿令反覆。饼肥美,可经久。”此即炉中烘。还有种近火烘,《养生部》:“茶常近火,气味不变。又忌烟埃。”“糖霜入新瓮,以箬封之,悬火侧,虽久不溶。”“禽畜腊月腌者皆宜近火气。”
  
  瓮桶藏法
  明代藏油,用“漆桶瓷器藏虽用盖,亦为一壳,不宜泥封,(否则)尽能作臭。”
  (《博物志》:“积油满万石,自然生火。”)
  清代还有一种夏天熟物不臭法,“大瓮一个,择其口宽大者,中间以梗灰干铺于底,将碗或物放在上面,瓮口将好土布棉褥盖之,再以方砖压之,勿令透风走气,经宿虽盛夏不臭。明日将要取用,先烧热锅,即倾入重热。若少停,便变口味。”
  
  纸封法
  我国用纸封藏食物,由来已久。苏轼《格物粗谈》载:“拣完好橄榄,用好锡打有盖,装满,纸封,放净地上,至六月尚好。”这是纸封罐法,在明代还有一种藏鱼法:“烘鱼,纸菹之,再烘,藏晒热小麦中,不生毛蛆。”
  
  油藏法
  今江南一带,秋季螃蟹上市,人们爱用熟猪油熬蟹肉成蟹油,收于罐内,经春秋蟹肉不失鲜味。此种油藏法,古而有之,《格物粗谈》:“夏月鱼肉按香油内不臭。”“肉微煮,放腊月熬熟猪油内,虽然夏天不变。”
  
  生物相生法
  汉代的《胜之书》:“伤湿郁热则生虫也,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无令有白鱼,有辄扬治之。取干艾杂藏之,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顺时种之,则收常倍。”宋代《格物粗谈》载:“金橘藏于绿豆中,则经久不变。”“冬瓜内置茄子,至春不坏。”“拣不损大梨子,取不空心大萝卜,插梨枝在内,纸裹,放暖处,至春深不坏。”
  
  铜水法
  此法多用于保存水果。《格物粗谈》:“十二月洗净瓶或小缸,盛腊水,遇时果出,用青铜末与果同入腊水,收储颜色不变。凡青梅、枇杷、小枣、葡萄等水果皆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