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味的超越

作者:邓 倩




  湘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它在世界上也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是欧美传媒界所热衷推崇的一道中国风味。“东安仔鸡”等湘菜在北美便颇受赏识,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也被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写入了他的笔记本。人们对于湘菜的理解,通常认为是辣,但并不全对。湖南人嗜辣,全国知名,甚至超过同样嗜辣的四川人。其实,只说辣并不完全,因为辣通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但他们的辣又不尽相同:四川是麻辣,贵州是香辣,云南是鲜辣,陕南是咸辣,湖南则是酸辣。这酸,主要是混和的酸,不同于醋,酸而不酷,醇厚柔和,与辣组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风味。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的湘东地区,是湖南政治、经济、文化交汇之地,社会活动活跃频繁之所。这里的烹饪,继承历史之传统,荟萃全省之精华,广取海内外之信息,再经名师高手们在融汇之中提炼、融合、升华,创制出具有概括意义的湘菜、湘点,由酸辣寓百味,从酥软出鲜香,尽显刀工、火工之功力。在色、形、香、味上,既高贵典雅,华彩富丽,又清新淡雅,秀逸素丽,还有质朴古雅,粗放壮丽,是湖南烹饪的典型,中国风味一大流派的代表。面对它的风味特色,食客从未因酸辣而却步,相反为之倾心、迷恋。不然的话,那位翰林出身的曾广钧,怎能写出“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这样广为传诵的名句呢?我在这里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来探究湘菜的美学内涵。
  
  一、 艳丽的色调
  
  在餐桌上,悦目的色彩与和谐的布局,都能引起美好的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人们的食欲。同时,“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形式”。黑格尔就非常注重颜色对美的突显作用,他在《美学》一书中认为“颜色的观念性较强,所以宜用于表现观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深刻的反衬,通过无限多样化的过渡和转变以及极细微的浓淡之差,颜色在表现所选对象的全部个别特殊细节方面,有着最广阔的发挥作用的场所。”虽然黑格尔在当时并没有具体针对饮食有过详细的论述,但通过它对颜色的理解,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湘菜所特有的那种色调之美。色有暖色与冷色之分。红黄色称为暖色,蓝青色称为冷色,绿与紫色,称为中性色。在烹调中可通过调味品的作用增加菜肴的色彩。“剁椒鱼头”这道菜就用大的雄鱼头劈成两半,成蝴蝶状平面铺开,然后在鱼头的四周撒满生的剁椒,再用绿色的葱花撒到鱼头上,“万红丛中一点绿”就散出各自特有的色彩和光泽。“红配绿,花簇簇”;“红间绿,看不足”,食者不仅大有一品之欲,而且也更突显了这道菜的香辣之美。还有“左宗棠鸡”,这道菜因为左宗棠非常喜欢辣椒炒鸡丁而久负盛名。这道菜将鸡腿洗净去骨,肉朝上摆平,在肉上面轻剞十字形刀纹,切成九大块,放入油中炸至皮呈金黄色。而用鲜红的辣椒爆炒撒在上面,再用姜末点缀周围,一道极具视觉冲击的左宗棠鸡便做好了。上海有家湘菜馆有一道招牌菜,名为“绝代双臭”,其实就是用黑白两种臭豆腐整齐摆放在盘中。这样黑白对照,色彩搭配非常和谐。一般在湘菜的筵席配菜上,必须红、黄、青、白颜色的菜都有,才能显示出丰富多彩。
  
  二、 诱人的香气
  
  香气最能诱发人的食欲,人们从香气就能辨别菜的好坏,“味美”就离不开热,就是“香美”、“触美”,往往也是在热的时候才好,尤其是触觉中的酥、脆,往往在热的时候才能带来最美的享受。湘菜中著名的“爆炒肥肠”,就是用大火爆炒出切得很碎的新鲜猪大肠,食客最好在刚上桌时就品尝,等到冷了,大肠就会失去其原有的香脆口感。在湖南腊肉的做法中,蒜末、豆豉、辣椒在设计菜肴时必须很好地利用。主副料和调料经过受热而起化学变化,从而产生出特殊的香气,是一种沁人心脾的醇香,如“毛氏红烧肉”,称“过门香”。美感是感觉快感和意志欲望相互促进,互为因果;认识通过影响意志欲望影响美感,但是美感产生时无需认识。好吃的东西往往也好看,闻起来香的食物看起来也美,功利的原因是显然的。
  
  三、 多变的味型
  
  中国饮食文化在其审美观念上,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味”的重视。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最初起源于人的味觉器官,这从“美”字的本义可以看出。《说文》中的“美”字从“羊”从“大”,其本义为“甘”,也就是说中国人最初的美意识源于“甘”这样的味觉的感受性。掌握火候和调味,是烹调中的两大技术,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在色、香、味、形四者中应该把味放在第一位。因为烹饪的目的是为了吃,而吃必须以味为主,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一个菜肴无论其色彩如何鲜艳,造型如何优美,如果是“寡而无味”便无人问津,可见味之重要。在湘菜中,夏天一般是清淡爽口的如“冬瓜蛤蜊汤”为主;冬天则是以“干锅土匪鸭”、“爽口麻辣狗肉”为主。湖南人日常十分担心“亏”与“弱”。尚“补”的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形成:“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疆体适腹而已矣”。所谓“增气”,就是补充身体的热量,使身体有气力;“充虚”,即补充因身体消耗而带来的虚空,保证新陈代谢的需要。所以在夏天注重食用味淡舒筋的菜肴,而冬天则进食口味较重宜补的佳肴。在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官府菜中,以煨、炖、熘、炒、蒸见长,口味注重鲜香、酸辣,其腊制品包括烟熏、卤制、叉烧,具有柔韧不腻、咸香可口的特色。
  
  四、 美观的形态
  
  湘菜的造型基本原则是多样统一,符合形式美的规律。而湘菜在形式上正好体现了这一美学规律。湘菜在形态上并不局限于一般的段、块、片、丝、丁、粒、茸、泥等,搭配上也不仅仅是块配块、片配片、丁配丁、丝配丝的一般搭配方法,而是在块、片、丝、丁、粒、茸、泥、整只、整条的基础上,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细致的操作手法,使这些常用的形态,变成丰富多彩、形象悦目的花色形态,这就是“配型”。行业中又称“配花色菜”。如“五彩鲜贝”、“开屏柴把鳜鱼”、“荷叶粉蒸肉”等,这些菜的原料是多种多样、色泽鲜艳,形象也是生动逼真、活灵活现。还有一种就是象形式,或是在菜肴的制作过程式中寓含某种意味。湘菜中的“桃园三结义”便是用红枣、白莲、青豆精制而成。人们以红寓关羽,绿寓张飞,白寓刘备,三色各异而又结成整体,正是团结一致的象征。成菜气味芬芳,味甜如蜜,用调羹舀食,入口即化;而“浇汁鹅掌”以一只向上的鹅掌来寓意生活美满向上。
  美食是一种生活享受,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饮食美的最高境界便是“和”,能够集色、香、味、形四个方面于一身,这便也超越了饮食的具体行为,而达到了身心两方面的澄怀观道之“和”。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不仅色香味各具特色,在美学意味上也真正体现了既深入植根于日常生活内容之中,又超越于日常生活内容之上这一美学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