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9期
漫不经心的饮食发明
作者:李 文
这是公元前2600年的一天晚上,一名埃及奴隶正忙着做煎饼。他先用水把面粉和好,然后放到炉子上去烤。由于劳累了一整天,这名奴隶疲惫不堪,还没等到饼烤制好,人就睡着了,炉子上的火也熄灭了。等到他醒来时,看见生面饼竟然比昨天做好的大了一倍,于是赶紧把它塞回到炉子里。烤好的饼送到奴隶主的餐桌上,他们吃得很开心,因为这种新食品比煎饼的味道好多了。
这名奴隶压根儿也没有想到,正因为他睡着而炉子的火灭了,没有烤好的生面饼里的面粉、水和甜味剂才有机会与空气里的野生酵母菌融合,面饼因此而生长起酵母菌,结果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烤面包。说因为睡觉而发明了烤面包,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词。
配错溶液→可口可乐
1886年,在美国乔治亚州的安特兰坦市,有一个名叫约翰·潘巴顿的药房老板。他自制了一种有益于提神的药水,销路很好。有一天,一个人来买这种药水。潘巴顿在匆忙之中,错将另一种褐色溶液调了进去,无形之中对配方做了修改。不料,对方喝了之后,觉得味道好极了。见人便夸,做义务广告宣传。面对名气大增的这种药水,潘巴顿做出了新的决策:将其冲淡变成饮料。
给自己发明的新饮料起一个什么名称呢?潘巴顿上门请教弗兰克·鲁滨逊。这位亚特兰大市的会计才气过人,他思索片刻,眉头一皱,举起笔来流利地写下了几个字体优美的英文字母——“Coca -Cola”(汉语译成“可口可乐”)。从此,这种用苏打水同古柯叶子、可乐果核、咖啡因、糖混合在一起做成的饮料便风行全世界。据统计,全球“可口可乐”的消费量十分可观,每天达1.1亿升。
草管→饮料吸管
1888年,美国一个名叫马文·斯通尼的人在华盛顿地区的一家纸烟厂任经理。下班之后,他经常到一家酒馆去喝酒,以消磨时间。当时,人们喝酒习惯于用从野草的空心茎上剪下来的草管。然而,它会使酒变味,而且容易破烂,很不卫生。
斯通尼是一个爱琢磨的人,他想到可不可以用平时卷烟用的纸卷来做吸管。说干就干,他找来一种不易泡软变烂的涂蜡薄纸,将其卷在铅笔上,用胶水粘牢一头,成功地发明了一根20厘米左右长的纸吸管。
由于这种吸管不会使酒的味道发生变化,因此用它来喝酒或者喝饮料深受人们的欢迎。后来,它不仅出现在酒馆餐厅里,而且在铁路客运列车上也被广泛使用。
鸡毛搅拌酒→鸡尾酒
今天,鸡尾酒已成为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名贵饮料。然而它却诞生在美国韦斯切斯州的一个小餐馆里,发明的专利权应属于在该餐馆里工作的一名普通女招待。
当时,一群军人在狂饮,不时地大喊着——“酒!酒!”女招待忙得不可开交,而搅拌酒的木棍又丢了。她急中生智,拿来一把鸡毛,在每个盛了酒的杯子里放上一根,端了上去,请军官们自己搅拌。其中一个喝得醉熏熏的军人感到很新鲜,大呼一声:“鸡毛万岁,干杯!”就这样,鸡尾酒问世了。
发酵液体→威士忌酒
从苏格兰斯贝河两岸一直跨海延伸到艾莱岛,100多家用粮食酿造威士忌酒的酒厂分布在这条200多公里长的“威士忌酒路”上。这一带气候寒冷,古人以粗粮酿酒御寒,1494年酿造出度数很高、气味浓烈的威士忌酒。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被苏格兰人视为“生命之水”,足见其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位置。
关于威士忌的诞生,充满着神奇色彩。中世纪初期的炼金术士偶然将某种发酵液体放进了炼金用的熔炉里,结果出乎意料地得到了一种可口的酒液。炼金术士将其视为长生不老的秘方,把这种酒液用拉丁语称之为“生命之水”,后来这种“生命之水”的制作方法传到了爱尔兰,当地人将它直译成“威士忌比西”,后缩写成“威士忌”。
刚开始时,“威士忌”并不像今天这种飘溢着泥煤香气的褐色酒,只不过是一种经过蒸馏且口感欠佳的无色液体。19世纪末,苏格兰政府对酿酒行业课以重税。为了逃避征税,许多制酒者远离家乡,躲进深山老林里私自酿酒。他们被迫取用深山里最常见的泥煤来烘干大麦的麦芽,将酒藏在弃置不用的“雪莉酒”桶中,等待时机贩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述两种迫不得已的做法竟然使威士忌酒的品质大为提升:泥煤特殊的烟味,让威士忌更加爽口;由于长期保存在“雪莉酒”桶里,至使威士忌酒呈现琥珀色,带来一种醇厚感。
今天,苏格兰酿造威士忌酒的传统工艺别具一格,颇为复杂。首先,把浸过水的大麦铺在麦芽床上,通过不断翻动,使其均匀发芽;接着将其置于窖中,用当地产的泥煤烘干,这种泥煤燃烧时产生的清香能够给麦芽以及后来酿制而成的威士忌酒带来独特的香味;经过碾碎和浸渍加工的麦芽被送到发酵罐中,分滗出酒液,再蒸馏装瓶;最后存放于酒窖的橡木桶中,密封8年以上的才算是货真价实的成品。据说,苏格兰威士忌的香味由300多种化学物质组成。
自从1831年发明了连续蒸馏法以后,能使用各种谷物作为原料,而且酿出的威士忌酒更加可口。它是一种粮食酒,相当于中国的白酒。
其中名牌“黑樱桃”威士忌酒最为畅销,它产于黑樱桃谷酒厂。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仅有15人的小酒厂。
艾莱岛地处“威士忌酒路”的最西端,很有名气。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岛上的四千居民个个身手不凡,既种大麦又酿威士忌酒;二是岛上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威士忌狂欢节,吸引了大批游客。据说在二次大战期间,德国侵略军对威士忌酒垂涎三尺,派出潜艇偷袭艾莱岛。但岛上居民以“自由和威士忌属于苏格兰”为战斗口号,实行坚壁清野,与敌人巧妙周旋。法西斯德寇登陆后搜遍全岛,结果一滴酒也没有捞到,只捕到两只山羊。这个故事富有传奇色彩,至今还传为佳话。
冰掉进茶里→冰红茶
在1904年的“圣路易世界博览会”上,英国人布莱·钦登向与会者推销用热水冲泡的红茶。然而由于天气炎热,使得一向畅销的红茶变得生意冷落。更令他失望的是,不小心让一堆冰块掉进红茶桶里了。布莱·钦登心里想,只好留给自己慢慢“享用”了。
为了解闷,布莱·钦登斟了一杯,慢慢地饮着,没有料到味道如此之好。这位商人灵机一动,干脆改卖冰红茶,结果供不应求。从此,布莱·钦登发明的冰红茶成为英国人十分喜爱的饮料之一。
灭菌→罐头
1812年12月,雄心勃勃的拿破仑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妄图把欧洲置于其统治之下。正当他为即将夺取
战争的胜利而踌躇满志的时候,却出乎意料地传来了法国军队处处失利的消息。拿破仑心急如焚,连忙召集会议,研究战事。结果发现原来是因为战线拉得过长,官兵随身带着的食品差不多都已腐烂变质,无法食用。由于后勤给养跟不上,致使军队被动挨打,遭到重创。
拿破仑决定拿出12万法郎作为悬赏,设法解决如何使食物长期贮存而不会变质的这一大难题。面对这诱人的重赏,不少人为之心动,跃跃欲试。马赛一位名叫尼可拉·阿培尔的食品专家为了得到妻子的爱情和欢心,也投身到这场角逐之中。
阿培尔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寻找保存食物的方法。他先用高温把两公斤马肉煮熟,彻底灭杀肉中的细菌;然后将其放入事先已消毒好的铁罐形状的瓶子里,封住瓶口,确保密封不漏气。过了许多天之后,阿培尔打开瓶盖,品尝里面的马肉,依然香气扑鼻,美味可口。
在这以后,一种名叫“罐头”的食品问世了,现在广泛流行于全世界。
薄纸→卷烟
说起卷烟,那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了,然而它的发明也与战争有关。
那是在1832年,埃及和土耳其兵刃相见,打得难分难解。在一次战斗中,埃军出奇制胜,将土军运烟草的骆驼队截住。面对着缴获到手的烟草,官兵们烟瘾大发。可是因为没有人带烟斗,苦于无法吸烟。
这时候,一位士兵灵机一动,把包子弹的薄纸撕下一小片,巧妙地用它把烟卷好,抽了起来。其他人纷纷仿效,过足了烟瘾。
这种极为方便的吸烟法很快传到欧洲和美洲,1843年法国和古巴等国的香烟制造商创办了卷烟厂,大量生产纸烟,在市场上畅销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