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1期
老谢卖蟹
作者:南 山
老谢在上海玩了几天便呆不住了,主要是闲得慌,便吵着要回家。儿子哪肯让父亲走,情急当中,儿子想起了隔壁的余阿姨。余阿姨是上海棉纺三厂的工人,热情、直爽,退休后没什么事儿,便整天和一帮老头子、老婆子在公园里跳舞锻炼身体。老谢的儿子想让余阿姨把父亲带到公园去,有了玩伴,父亲也许就不再想着回家了。
老谢便被余阿姨带到了公园,看着一大帮老头子老婆子在一块儿跳呀乐呀的,觉得挺新奇,心想:难怪上海人经老,成天跳呀乐呀的,怎么会老?这时,余阿姨请老谢跳舞,老谢连连摇头,说不会跳。余阿姨人火辣,说:“没关系,来,我教你。”说着,握住老谢的手便切入了跳舞的人流。
老谢的脸“腾”地发起烧来,这不是因为不会跳,而是因为老谢的传统观念。老谢今年65岁,信奉的是孔子的“男女授受不亲”那一套,在家时不要说握住女人的手跳舞,连正眼都不看女人一眼,为的是不让别人说闲话。现在,被余阿姨一手握住手,一手搂住腰,脸又离人家脸那么近,你想他能不脸红吗?但他又不好退出舞场,只好像根树筒子一样任余阿姨搂住、晃住,大气不敢出,屁也不敢放,直到一曲跳完。
从这以后,老谢每天早晨早早就起了床,饭也不在家吃就出去了,为的是躲避余阿姨的邀请。儿子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知道一时半会改变不了父亲的旧观念,便向余阿姨道了实情。余阿姨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临了说:“你爸这人实在,是个好人。”
跳舞的计划失败以后,老谢的儿子又犯了愁,怎样才能留住父亲呢?突然,他想起父亲在家时也到集市上卖过菜,他想,要是让父亲做点儿小生意,不是也可以拴住父亲的心吗?于是便安排手下一个叫小武的小伙子来具体办这件事。
小武是苏州人,苏州湖多,湖里产大闸蟹,大闸蟹在上海销路好,小武在家时运大闸蟹到上海卖过,对这一行较熟悉。于是,小武便在附近的一家集贸市场租了个摊位,进了一点儿大闸蟹,教老谢怎么卖,并将进货价、摊位费、市场管理费都一一告诉老谢。听完小武的介绍后,老谢指着大闸蟹身上的粗草绳问道:“干嘛要捆这么粗的绳子?”小武知道老谢不懂,便糊弄他:“这样捆得牢,蟹跑不了。”没想到老谢说:“用根细绳捆住也跑不了,这不是卖蟹,这是卖草绳,这样做生意不地道。”便让小武将粗草绳去了,用细线绳捆上,小武心里暗暗叫苦,但又不能不听老板父亲的,只得照办。
买蟹的顾客见别的摊位上的大闸蟹都是用粗草绳捆的,而老谢的大闸蟹是用细线捆的,便都到这里买,把另外几个卖蟹的摊位老板气得直翻白眼。眼见生意被老谢抢走,只得也将粗草绳换成了细线绳 。
卖了几天的蟹,有了活儿干,有了收入,老谢心里充实了,人也精神了,也不再提回家的事了,儿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一天,老谢发现小武进的蟹一放在水里嘴里就滋滋冒白沫,感到奇怪,问小武,小武说:“蟹都是这样。”并指着别的摊位说:“你看,一样的。”老谢看别的摊位上的蟹也都是嘴里滋滋滋滋地冒白沫,老谢知道这里面一定有蹊跷,便追问小武,小武不敢隐瞒,便说了实情。原来摊贩进货时都给蟹喂了盐水,蟹便口渴,但摊贩在路上不给蟹喂水,一直到摊位上时才让蟹喝水,蟹很久没喝水口渴难忍,见到水便猛喝一气,这样分量便增加了,这便是蟹口吐白沫的原因。老谢听完后连连摇着头说:“不地道,不地道,这不是骗人吗?”吩咐小武,以后进货不要再给蟹喂盐水,做生意应该一是一,二是二的。
从此,老谢进的蟹就不再喂盐水,不渴蟹便不再猛喝水啦。但是,这不像粗草绳和细线绳一样一眼就能让人看明白,顾客们看不出哪些蟹喝了水,哪些蟹没喝水。因此,老谢的蟹没多卖,利润却大跌。小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又不敢说老谢,便给老板说了,想让老板说他父亲,不要给自己过不去。没想到老板对小武苦笑起来,老板是了解自己父亲的,脾气直、性子倔,别到哪儿八头黄牛也拉不回来。因此,在家里时人们叫他谢别子。老板知道自己是说不转父亲的,便对小武说:“赚不了钱算了,只要我爸开心。”想了想又说:“你不会写个牌子,就说咱的蟹没喂水?”小武也觉得这是个主意。
于是,小武便在摊位前立了个牌子,牌子上写道:我的蟹没喂水。这一下别的摊主不愿意了,你的蟹没喂水,就是说我们的蟹喂水了!人们都向老谢投去愤怒的目光,有的摊主从老谢跟前走过时,甚至朝他吐口水。更令人气愤的是那些顾客,不但不领情,有的看看牌子后还说:不喂水,可能吗?现在有这么好的人吗?有的还鄙夷地说:这样糊弄人也太笨了吧!一些过去在老谢那里买蟹的主顾见老谢这样受人奚落,也到别的摊位买了,弄得老谢一脸的尴尬。
眼看着生意在走下坡路,小武非常着急,老谢的脸色也难看得要命,老谢的儿子便安慰老谢说:“没关系,头三脚难踢,慢慢就好了。”这时小武接过了话,说:“不是头三脚难踢,是我们没随大流,现在骗人是正常的,不骗人反而是不正常的了,我们干嘛要做好人,谁信你!”这几天小武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可找着机会出口气了,便竹筒倒豆子一般发起牢骚来。老谢的儿子看老父亲的脸越来越难看,连连向小武挤眼,小武才住了口。
这天,老谢正垂头丧气地呆在摊位前,他在琢磨小武说的那番话,自己真的不对吗?真的是骗人是正常的,不骗人反而是不正常的吗?突然,一群女人叽叽喳喳走过来了,他循声望去,是余阿姨和她一群老姐妹们。老谢不想让余阿姨看见自己,想躲又没地方躲,便将脑袋垂得低低的,但还是给余阿姨看见了。余阿姨叫道:“老谢我咋说你不去跳舞哩,原来在这里赚钱呀。”说着用上海话和同伴叽咕了一阵,几个女人便大笑起来。老谢知道她们在笑自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笑足笑够,余阿姨才开始端详老谢的摊位,并高声念着那块牌子上的字:我的蟹不喂水。这时,旁边有个男人讥笑着:“不喂水,谁相信呢。”余阿姨接过话说:“我相信。”然后,又对同伴们说道:“这么实在的人会说假话,那天底下就没说真话的人啦,咱们买。”于是,大家便你一斤她一斤地买起来。上海人有凑堆的习惯,见那么多人都在这里买蟹,便也往这里凑。不一会儿,老谢的蟹都被买光了。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经常吃蟹,心里都有一杆秤,都知道多大的蟹应该有多少内容,这一吃,大家便知道老谢的蟹真的是货真价实。
慢慢的,老谢摊位前的顾客又多了起来,老谢和小武常常忙得顾得了头顾不了脚。
这天,老谢收摊早,便在家里戴着老花镜算起账来,看着老父亲一本正经的样子,儿子高兴,便凑过来拍马屁:“爸,姜还是老的辣,你这样干下去,以后我还得给你打工哩!”
老谢瞪了儿子一眼,他这个严父是出了名的,在儿子跟前是很少笑的。此刻,他仍不能笑,父亲就应该像个父亲的样儿,他努力忍着,但是忍不住,他还是噗哧一声笑了出来,一张布满皱纹的脸笑得像朵大菊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