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1期

“十月朝”的风俗活动

作者:薛理勇




  《沪城岁时衢歌》是一册以诗歌形式记叙上海风俗的著作,上海人张春华(字秋浦)写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是研究上海风俗的重要著作。其中一首咏:
  底事江城里巷嚣,迎神不惮路迢迢。
  清明谒墓中元暑,会里偏宜十月朝。
  (作者原注:“三元祀坛,惟十月初一,行者与观者益盛。俗于是曰谓‘十月朝’。”)
  作者讲的“三元”并不是中国通常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三个月圆之日的“三元”,而是指上海风俗中很重要的清明、中元(七月十五)、十月朝(十月初一)三个节日,实际上也是上海人经常会提到的“三巡会”。
  据记载,元代上海人钱鹤皋是吴越王钱的后人,“世居(上海)邑西南三十余里之于湖桥”,元朝末年,他被投诚元朝的张士诚引诱而投靠元政府,任行省右丞。朱元璋打败元政权,登基做了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后,多次派人希望钱鹤皋投降,但钱鹤皋仍以元朝大臣自居,与朱元璋对抗,最终被朱元璋的大将徐达生擒并押解南京。临刑时钱鹤皋扬言,即使死后仍将化作厉鬼继续与朱元璋作对。据说,钱鹤皋“临刑,白血喷注,明祖(朱元璋)异之。恐为厉,因令天下设坛,祭鹤皋等无祀鬼魂。”钱鹤皋被杀时,伤口里喷出来的血是白色的,朱元璋担心死后的钱鹤皋真的会化作厉鬼和他作对,于是颁令天下设坛祭祀钱鹤皋。钱鹤皋是上海人,所以上海祭祀钱鹤皋的活动更隆重和闹猛。上海祀厉鬼的活动一年举行三次,分别在清明、中元和十月朝,所以被叫做“三巡会”。
  巡会由地方政府、地方社会团体、道教联合举办。这一天大家先在城隍庙集中,拜祭城隍后,将城隍老爷以及其下辖的“四司”——分别是高昌乡司、长人乡司、新江乡司、财帛司(明代上海县下辖高昌乡、长人乡和新江乡三个乡,高昌乡司相当于高昌乡的阴曹地府“乡政府”,财帛司相当于阴曹地府的“财政局”)老爷一起抬出庙门,放到专门的轿子上,然后沿方浜边上的小路出北门到厉坛,上海知县或推举出来的绅士读祭祀文,礼毕,再回到城隍庙。“三巡会”是上海最隆重和最具地方特点的宗教风俗活动。《沪城岁时衢歌》中讲:“清明谒墓中之暑,会里偏宜十月朝”,清明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节日,大家忙着上坟扫墓,而中元又是大伏天,出巡的人们难以经受烈日曝晒,祭祀用的食品容易变质,弄得不好,反而使活人吃坏肚子,于是“十月朝”就成了“三巡会”中最闹猛的巡会。
  清末上海人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岁事》中讲:
  十月开炉饼竞烧,年丰赛社闹笙箫。
  前村旗影斜阳里,橘绿橙黄画景描。
  (作者原注:“十月朝,开炉烧饼祀先,名‘炉节’。”)
  王韬《瀛杂志》卷一中讲:“沪俗于十月朔日,开炉煮饼,献于家祠,故亦称‘炉节’。至于祭厉坛,祀祖考,则各处所同也。”从字里行间中可以领悟到,王韬认为把十月初一定为开炉做饼的“炉节”,似乎是上海地区独有的风俗。而这种风俗是何时,又是怎么会形成的,古人似乎并没作出解答。在农耕年代,商业和饮食业很不发达,上海也很少有专门生产和供应饼的作坊和店铺,家家户户每年的十月一日“开炉做饼”,一定是很喜庆和很热闹的。而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有了许多供应饼食的店,街头巷尾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制饼摊点,饼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失去了神秘的光彩,十月朝的“炉节”也早已消失了。
  旧日农家十月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酿酒。十月酿酒的风俗起源很早。崔实的《四民月令》中讲:“十月上辛(即第一个辛日),命典馈清曲,酿冬酒,供腊祀。”中国的汉字构造很有意思,酒字原写作酉,金文作“”,像一只老酒,而“酋”则是像酿酒时冒出的热气,而“奠”的下面金文作“”,像一只祭台供桌,“奠”就是把酒放在供桌上,用于祭祀先人的意思,十月酿酒就是为冬日祭祖作准备的。十月酿酒还出自酿酒条件上的原因,米酒是通过曲和酒母使淀粉糖化和酒精发酵同时进行的,高温会影响和阻止麦曲活动,所以,酿酒必须在低温中进行,也即必须在20℃以下的低温中进行,所以在自然环境下,酿酒也只能冬日进行。
  九十团尖膏满筐,老饕筵佐醋和姜。
  无肠牵挂成和尚,蝴蝶双粘壁上僵。
  这是清人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中叙述上海风俗的一首,作者原注:
  案:蟹筐中有袋泥软壳,俗呼蟹和尚。螯内有片壳,白而透明,雄者较大。两片相合,粘贴壁上,俗呼蟹蝴蝶。又,蟹称无肠公子。
  到了农历九月,雌蟹已经成熟,十月,雄蟹也成熟了,到了吃湖蟹的好季节,所以江南有“九雌十雄”之说。河蟹的尾部盖内有一袋状之物,实际上是蟹的“粪包”,会吃蟹的人将此“粪包”取下,再小心地翻转过来,它很像一打禅的和尚,称之“蟹和尚”。民间又传说,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的法海和尚自己不能接近女色,所以对白娘子与许仙的婚姻十分妒忌,并由妒生恨,作法将白娘娘镇压在杭州的雷峰塔下。白娘娘与许仙生的儿子长大后,得知母亲的不幸遭遇,遂与法海斗法,法海被打败后鼠窜,一时找不到藏身之处,就变成蟹的“粪包”躲进蟹肚里。这当然只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不过要提醒读者,“蟹和尚”是蟹的排泄物,是千万吃不得的。
  雄蟹的双螯很大,如将螯的半爿从螯里拉出来,再将从左右螯拉出来的半爿合在一起,很像一只飞翔的蝴蝶,上海人称之为“蟹蝴蝶”。古人无聊,吃蟹时将“蟹蝴蝶”粘到墙壁上,自以为风流,在现代人看来,把这玩意贴到墙上,总归有点“腻心八勒”格,所以当上海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后,这“蟹蝴蝶”风俗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