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吃素者说
作者:刘 翔
鄙人作为一个吃素者(此处的“素”, 绝对是指在饮食习惯上),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说来自己也算是吃文字饭的,却至今也考证不出“老子不是吃素的”这句话究竟由何而来。始终想不通为什么上海滩那些林林总总的有点“来头”的先生、小姐,为何动辄喜欢以“不是吃素的”来显赫自己的能量。据国内外饮食营养学家的科学论证,恰恰是吃素者显得更有“能耐”,食素者的肌肉耐力远较食荤者为佳。古籍《大戴礼记》中记载:“食谷,智慧而巧”。孙中山先生亦曾称赞素食“有肉料之功,无肉料之毒”。在欧美国家,则早已实现从动物性食物到植物性食物的转变。因此,无论从饮食学还是社会学来说,把本事大或有能耐等归结为“不是吃素的”,总让人感到不可理喻。
文章写到这里,我突然发觉自己太书生气了,因为在现实生活里,“荤”确实是要比“素”显得高贵。鸡毛菜的价格怎能和蹄相比?卷心菜又如何抵得上猪肉?长期以来,在有意和无意之间,社会舆论评价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生活条件的好与坏,主要还是看其餐桌上是否经常有“肉”。如果是日日甚至顿顿开荤,则彼人或此家无疑是有能耐者。那么,人家撩开膀子,面对众人,猛喝一声:“老子不是吃素的”,绝对是理直气壮。反之,你家若天天啃咸菜萝卜干,那嗓子能亮得起来吗?古籍《大戴礼记》中也有这样的表述:“食肉,勇敢而悍。”若一分为二看,一切也就释然了。
随着饮食观念的不断发展,不知不觉中都市开始流行“素食文化”。“纯净天然素食”、“素食概念”等一个个时髦的新名词逐渐渗透进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之中。其“蔓延”的速度之快,大有改“老子不是吃素的”为“老子是吃素的”之势,令鄙人在欣喜之余也不免吃惊。某些论点论据,诸如 “能延寿,能减肥,能降血压甚至还能抗癌”,颇有受宠若惊之感。但似乎这里也存有“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其实,有一句话我是早已憋在肚里想说而一直不敢说。吃素、吃荤,本是每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不同而已,一旦对其赋予点“象征意义”,那肯定会将人的思想和行为搞乱。就拿“老子不是吃素的”这话来说,一听便可知说者是个浅薄、粗鲁之辈。就算你或你家有本事、有能耐,也决不该口出狂言,蔑视广大的吃素者,何况不吃素对自己的健康并非有利。
因而,从这点上说,鄙人要奉劝那些“不是吃素的”要多吃些素的,从而使自己的心态逐渐变得平和,举止显得更为文明。反过来,像我这类“专业吃素者”,在一片大好形势下,头脑亦要清醒,决不能趁机高呼起“老子是吃素的”口号,无疑也会落个笑柄。总之,吃荤,不必张狂,吃素,不必沮丧,一切随缘,重要的在于保持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