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中国人喝牛奶的“禁区”太多了

作者:袁 秉




  前几天,某报有一条短新闻:牛奶里的一些成分会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这种不知根据何来的说法无从查考,却引起了一个小波澜,有的人联想到不久前的劣质奶粉事件,颇有“听见风就是雨”的恐惧心理。
  牛奶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其营养价值是自然界中任何食物不能比拟的,它是人体最佳的钙来源,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且牛奶中的乳脂本身就有一定的防癌作用。老寿星马寅初先生活到101岁,曾有人寻问其长寿之道,马老笑答,秘诀只是长年喝牛奶而已。
  中国是人口大国,却是“牛奶小国”。据资料统计,2002年全世界牛奶人均占有量100公斤,日本200公斤,美国400公斤,中国仅7公斤;经努力宣传,2003年中国总算提高到13.5公斤,但差距还是太大。中国人为何“怕”喝牛奶呢?原因是“禁区”太多——
  喝牛奶会“上火”什么叫“上火”?一般是指中医所说的“火气上炎”的症状,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面生疖,也包括肝阳上亢所引起的面红、头昏症状。上述症状与喝牛奶毫无关系,即使在炎夏季节喝牛奶也不可能会“上火”。
  中医认为牛奶味甘、性平,祖国经典医籍如《千金要方》、《名医别录》、《本草纲目》中对牛奶的评价都很高,也都没有提到上火的问题。
  牛奶“不宜空腹喝”这个说法在科普报刊上铺天盖地,却是一个误区,这句话的始作俑者可谓是信口雌黄。人即使胃里空空,也不是急吼吼地必须由外来食物提供能量,牛奶“不宜空腹喝”的理由是优质蛋白质被“燃烧掉”,故应同时吃些饼干之类。说句笑话,饼干被“烧”,牛奶岂能免“烧”。那么,人活动时的能量从何而来?答案是来自糖原,肝糖原维持血糖水平,肌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供给燃烧。糖原是哪里来的?餐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在酶的共同作用下,使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以糖原的形式贮存起来备用。有的老人喜欢在晨起饮一杯牛奶后再去早锻炼,这并没错,笔者虽不赞成“牛奶不宜空腹喝”的观点,但也反对早餐只喝一杯牛奶了事,早餐还应吃其他食物,热量大致应占全天总热量的30%~35%。牛奶中的蛋白质必须在胃肠道中被分解为氨基酸而被吸收,再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还有一个有趣的题外话:豆浆也富含优质蛋白质,却从来没有人说豆浆不宜空腹喝。
  喝牛奶会“滑肠”牛奶中含乳糖,乳糖是有用之物,它可促进钙吸收,还有利于肠道中乳酸杆菌群的生长。可惜中国人约1/5缺少乳糖酶,故可能出现乳糖不耐症状,表现为轻度腹泻。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可采取对策,一是少量多次配合三餐饮用,日子长了,乳糖不耐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除;二是改喝含乳糖较少的酸奶或吃奶酪。
  有人疑虑牛奶能否加糖,担心加糖会影响氨基酸的吸收。说句笑话,中国人喝豆浆加糖者很多,却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加糖与否其实不是什么问题。不少英国人喝牛奶爱加糖,实际上加不加糖都可以,不过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喝牛奶时不宜加糖。此外还有人说喝了牛奶后不能立即吃水果……殊不知,人吃的食物越杂越好,人的胃是一个接纳各种食物的“临时仓库”,不可能为牛奶开辟一个“隔离区”。所以,不应该为喝牛奶制造种种“禁区”。在新疆,以奶代茶的高寿老人相当多,值得人们深思。
  中国人怕喝牛奶的原因可能是对吃太讲究了,不像西方人那样粗犷豪放,兼之某些人为制造的不正确说法以讹传讹,广为流传,害得众多营养学家为了宣传喝牛奶的好处而费尽口舌。
  牛奶是男女老少皆宜,一年四季均可饮用的保健食品,中国人应摈弃种种不正确的说法,打破喝牛奶的“禁区”。笔者盼望中国早日脱掉“牛奶小国”的帽子,改变有些城市中牛奶价格还不及矿泉水的不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