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中华名人饮食缘之三十七
作者:盛仰红
984、杨贯一善烹鲍鱼,1986年赴北京钓鱼台为邓小平烹制鲍鱼。当时钓鱼台特意安排了十多名厨师协助。烹饪自上午11时至14时。邓小平品尝后大赞:“因为国家有开放政策,才有这么好的鲍鱼吃。”此话传向世界,从此“阿一鲍鱼”名闻世界,因此杨说:“‘阿一鲍鱼’是靠邓小平起家的。”又说:“我平生最为感谢的人就是邓小平。”
985、郑午昌1944年在上海举办“郑午昌卖菜画展”,且为所绘白菜画作诗:“一钱买数斤,一斤卖万千。菜价贵如此,相隔才半年。衮衮食肉者,哪知小民艰。”“龙门身价重荒年,一菜贵于买肉钱。总觉得时非素愿,万家茅屋几家烟。”当百余幅白菜图在一周内销售一空后,他即将所得巨款全数捐赠。
986、苏步青抗战时在湄潭浙江大学任教时,生活清苦,在住所边辟有块地种菜,且有诗记此事:“半亩向阳地,全家仰菜根。曲渠疏雨水,密棚远鸡豚。半歉谁能补,辛勤共尔沦。隐居哪可及,担月过黄昏。”
987、王利器有消化性胃溃疡,但又喜吃零食,曾撰联自警:“老有童心防饮食,富非贾腹是文章。”
988、毛泽东在丰润园招待贵宾,必指定要上“乌鱼蛋汤”这只鲁菜。某年春节,他宴请湖南老乡程潜、章士钊,为两人各盛一碗,两人大加赞赏,盖其辣与酸可与湘菜媲美。毛为之大为高兴。此菜制作要点,全在于掌握胡椒粉和醋的比例。好的乌鱼蛋汤要经得起三咂:一咂以酸为主,口感微辣;二咂辣味上来了,但还压不住酸;第三咂又酸又辣,正合口味。
989、费孝通1990年视察苏州,路过木渎镇,因于右任曾为顺叙馆肺汤题诗,李根源曾书写“肺汤馆”、“石家饭店”,因而特意前来尝味。餐后也大加赞扬,写了“肺腑之味”四个大字。
990、马连良家厨善于制作炒麻豆腐,以羊腰窝肉切成小丁,配上青豆、咸雪里蕻、胡萝卜丁,炒时用香油先将配料炒到八成熟,再用香油、黄酱等炒麻豆腐,炒出香味后再放进配料,翻炒至黏糊,浇上热辣椒油。每至冬季,马就将它送给梅兰芳夫人,因她爱吃。
991、朱德1959年在庐山植物园向随员介绍该园自产的云雾茶,他与每人泡了杯云雾茶。自己一连喝了两杯,说:“第一杯解渴,第二杯品茶。”回来后写了《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992、薄熙来是山西人,对家乡老陈醋情有独钟。哪个干部干活劳累了,就催他去医院检查身体,若查出有高血压,就送一个血压计和一箱老陈醋。
993、白先勇在美国读书时,开始连个鸡腿都烤不熟,后来却能制作全鸡,而最拿手的是宁波菜麻油鸭。尝者人人称妙,但因制作过程复杂,不常做。
994、萧克1936年4月长征时在昆明附近某村,招待瑞士籍传教士薄复礼等人。宴会上,他亲自制作主菜粉蒸,客人大喜,后归国传为美谈。
995、黄敬临1938年在重庆开办姑姑筵菜馆。有次蒋介石包了四桌,吃后倍加赞赏,又令黄次日再来四桌。他当即拒绝,说:“姑姑筵的订席规矩是三日前提出,厨师要休息,恕难办理。”蒋也无可奈何。后黄病中因日机轰炸惊死,蒋还送了挽联:“无冕之王”。
996、毛泽东有次赴湖南,厨师石荫祥给做了一碗田鸡肉。他先将活田鸡去皮和内脏,用清油炸后再蒸。毛泽东吃得很高兴,对石说:“好吃,做得好!但是青蛙专吃蛾、蚊、蝇和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是庄稼的保护者,不能再捕捉了。”
997、杭稚英善绘美女,时为上海杏花楼月饼包装绘嫦娥奔月。后李慕白亦为杏花楼手绘嫦娥广寒宫于月饼盒装饰,巧夺天工。
998、王塔孙爱吃柚子。每年柚子熟时,市场未见有,而其室藏之不断,乃学生友朋相赠也。
999、刘开扬写作,喜在茶馆,边品茗边动笔,品周边喧哗,若无其事,由此完成巨著《唐诗通论》。
1000、李庄在1976年10月7日下午看书时,突然接到电话,对方未通姓名,只说了一句话:“你不是还有半瓶茅台酒吗?喝了吧!”他听懂了,再也无心读书,奔回宿舍,取出茅台,一饮而尽。
1001、袁世凯称帝后某日午膳,仅两条鲫鱼,用姜醋调味,一个大馒头,麦粉或小米粉熬成米糊一碗。就餐时,他用胡椒粉撒向米糊,用汤匙搅匀而食。时为李组绅所见,大为感动,告天津洋务局督办颜韵伯。颜以内情告之:此鲫鱼乃河南名产洪河鲫;肥鲜嫩滑,为运北京,用铁箱装满未凝猪油,将活鱼放入,猪油凝固后,鱼与外界空气隔绝,使鱼保持了鲜美;那胡椒粉实是鹿茸粉,食后精力充沛也。
1002、马一浮在60年代初,常收到新加坡龙山寺住持广洽法师相赠奶粉和眼药。他深为感激地说:“和尚是吃十方的,我连和尚的东西都吃到,可以是说吃十一方了。”
1003、鲁迅一生最喜欢吃家乡的霉干菜。有次还把它写进小说《风波》里,说是蒸得乌黑的霉干菜很诱人。因此汪曾祺读了,认为那种霉干菜大概是不放肉的。
1004、汪曾祺吃了水泊梁山下的黄河鲤鱼,大加称赞。他说了内行话:黄河鲤鱼真品剖开后内膜是白色,否则是假货;黄河鲤鱼要吃三斤左右的,价也最贵。还说《水浒传》写吴用要买十数尾金色鲤鱼,要重十四五斤的尝鲜,这是作者施耐庵、罗贯中的外行话,鲤鱼大到十四五斤,就不好吃了。
1005、齐白石为北京某烤肉店写匾“清真烤肉苑”后加了两行注脚:“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为此汪曾祺请教语言文字学家朱德熙。朱说古代字书确实没有这个字。
1006、方成1954年7月到山西杏花村酒厂参观,厂党委书记对他说:“久闻大名”,方也回答:“大闻酒名。”书记大喜,送一大杯陈酿汾酒。后山西出版《杏花村酒歌》集古今杏花村诗章,其中有篇仅四字:“大闻酒名”。
1007、朱光50年代末任广州市长时,请佛山的工艺师刘传事来广州。某日特地前来看望刘,并同往北园酒家,对经理说:“这位是新来的雕塑师,户口手续尚未办妥,未有副食品配给,希望贵酒家暂时协助解决。猪肉按市面购入价配给,我会派人来酒家结账。”刘大为感动。
1008、蒋介石在台湾涵碧楼时,爱吃日月潭产的鱼。此鱼腹部略带弯曲,当地人叫“曲腰鱼”,因而该鱼被称为“总统鱼”,是餐馆的“招牌菜”。
1009、傅抱石上华山写生,就道观素餐,但因道观严禁喝酒,只得在观外老柿树下与画友饮喝,菜肴是道观供应的茄子、扁豆和辣椒。他大为欢喜,说:“有些洋人为何体臭?因为西方盛行食肉主义,体内血液中有害的酸性物质甚多,所以香水越做越好,越来越贵;东方人多食素,碱性物质多,可中和酸性,香水也无什么大用——还是吃素好呀!”
1010、方成抗战时在重庆读中学,靠学校资金度日。为过春节,同舍7个同学,凑钱打了半瓶酒,买1包炒花生米,聚在宿舍划拳喝酒。因酒少,规定是赢家方能喝一口酒、吃花生米半颗,一直闹了个通宵。
1011、杨宪益嗜饮威士忌,而称之为“苏格兰茶”。黄苗子于是集古中国饮酒名士嵇康、阮籍、刘伶等荒证事为文,题目《酒故》,以纪实也。他说,如果杨阅此文,殆会心笑,而嗤之曰:老头不可教也!
1012、陆文夫以为美食和饮食是两个概念,饮食是解渴与充饥,美食是以嘴巴为主的艺术欣赏。美食家一是要有相当财富与机遇,吃得到,吃得起;二是要有十分灵敏的味觉,食而能知其味;三是要懂点烹调理论;四是要会营造吃的环境、心情、氛围。
1013、周瘦鹃60年代在苏州,每月要召集作协两次小组会议,名为学习,实为聚餐。每人出4元,到松鹤楼吃一顿。每次聚餐前他都提前至松鹤楼指定厨师,如指定者不在,则另选吉日。他说:不懂得吃的人是“吃饭店”,懂得吃的人是“吃厨师”;还说:到饭店吃饭不是吃饱,只是“尝尝味道”,要吃饱到面馆吃碗面就行了。因而经他所点的菜,即在一个小腰盘里就有几样炒菜,每人只吃一两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