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诗意之旅·姑苏春韵

作者:曹明纲




  苏州好,城里半园亭1。几片太湖堆崒嵂2,一篙新涨接沙汀3,山水自清灵。
  苏州好,茶社最清幽4。阳羡时壶烹绿雪5,松江眉饼炙鸡油6,花草满街头。
  ——[清]沈朝初《忆江南》(选二)
  
  1城里半园亭:苏州以园林闻名天下,明清时有几百座之多。2太湖:这里指太湖石,以漏、透、皱、瘦最具观赏性,是建造园林的理想用石。崒嵂(zu lv):高峻危险的样子。3一篙新涨:形容水大,新涨的潮能淹没船篙。4茶社:茶馆。苏州有“十家店肆三茶室”的说法。5阳羡:宜兴的别称。宜兴以出产陶器名扬天下。时壶:明末名家时大彬制作的茶壶。绿雪:指苏州东、西山出产的著名绿茶碧螺春。6松江眉饼:明末松江人陈继儒(字眉公)喜欢吃的饼。
  
  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历来是诗人们梦牵魂绕的地方,而地处太湖之滨的苏州更以它独特的自然景色和悠闲的人文环境享誉天下。东方人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元人奥敦周卿《双调·蟾宫曲》),西方人则把它比作“东方的威尼斯”(意大利马可·波罗《游记》),可见它的魅力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苏州春秋时为吴国的首都,秦代置吴县,是会稽郡治。东汉设吴郡,南朝梁为吴州治。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因姑苏山而改名苏州,也称姑苏城。早在春秋时这里已是大国名都,东南经济文化的中心,不仅以干将、莫邪铸剑闻名于世,而且宫室繁盛,有海盐山铜之饶、三江五湖之利。经秦、汉至六朝,它又以稻米、蚕棉丰盛和商贾、寺庙云集著称。隋代开通的南北运河,更促进了苏州经济文化在唐、宋、明、清时的高速发展,从而奠定了它以丝绸和旅游业为代表的“东南文物之邦”的历史地位。
  说到游览,苏州除了虎丘山、石湖、横山、上方山、灵岩山、天平山、太湖和东、西山等自然山水景观外,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散布各处而又誉满天下的园林了。以上选录的第一首词写的虽然不是什么名园,但由几片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和一潭清澈澄碧的小池水所传递出的山水清灵,已把苏州当时“城里半园亭”的城市山林特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园亭再加上“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唐杜荀鹤《送人游吴》)的景象,就鲜明地勾勒出了苏州城市的典型风貌。
  至于第二首词说到的茶馆品茶,更是最有苏州地方特色的民俗。以前凡是去过苏州的人,一定会对遍布大街和僻静处的各种茶馆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里从早到晚客人不断,他们在一起聊天、品茶、小吃和听评弹。他们品起茶来十分讲究,茶要上好的碧螺春,壶要出自名家之手,甚至要的点心,也不妨学学地方乡贤的爱好。而茶馆所临的大街小巷,则随处可见叫卖各种花花草草的农家姑娘,不时还飘过几声柔糯的吴语。啊,这就是苏州,原汁原味、充满浓郁的地方风味,让人梦牵魂绕的江南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