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糖尿病人要吃得科学

作者:袁秉煃




  营养疗法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所以,一定要吃得合理,要科学地吃。
  
  饮食疗法的新准则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饮食疗法实际上是按“半饥饿疗法”操作的,主要是限制主食。从实践来看,限制粮食过严,就不得不放松脂肪,其不良后果是加快微血管损害,使眼、心、肾、脑等脏器病变提前出现,缩短寿命。
  医学界现已普遍认同饮食疗法的新准则——合理控制总热能,使总热能供给能维持或略低于标准体重为宜。在合理控制总热能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具体说,糖应占总热能的60%~70%;要限制脂肪(包括植物油),使其占总热能的20%~25%;蛋白质的量则与正常人相近,占总热能的15%。在中老年时期发生的糖尿病绝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主要危害是脏器损害。这种崭新的“高糖、低脂肪饮食”可改善糖耐量,起到延缓脏器损害的良性作用。这里所说的“糖”是指粮食,如能掺些粗粮则更好。目前,不少患者仍沿用旧时的“半饥饿疗法”,对主食限制过严,这种做法应纠正。
  
  选吃哪些蔬菜
  
  糖尿病人必须吃适量的蔬菜。蔬菜富含的纤维素,既可减轻饥饿感,又能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在糖尿病的营养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人适宜吃的蔬菜以含糖量低的为好。以下几种蔬菜含糖量只有1%~3%:
  卷心菜、苦瓜、菠菜、油菜、芹菜、韭菜、白菜、黄瓜、冬瓜、茄子、西红柿、丝瓜、茭白、笋、花菜。
  以下两种蔬菜含糖量约4%:萝卜、柿椒。
  含糖量略高于4%的有:豇豆、扁豆、胡萝卜、蒜苗。
  土豆的含糖量高达20%,如吃土豆,必须酌量扣除主食的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卷心菜含糖量很低,但由于略有甜味,以致很多病人不敢吃卷心菜,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误解。
  苦瓜略有苦味,所含的维生素C特别丰富。研究人员已从苦瓜中分离出了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动物实验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所以,苦瓜是糖尿病的一种食疗佳肴。
  
  应学会“食物交换份法”
  
  一位患糖尿病住院的朋友告诉我,经治疗后血糖已稳定,不久就可出院。在住院的日子里,主食和菜肴是经常翻花样的,不知营养师是用什么办法精确地计算出每天我所需要的营养。
  糖尿病人的饮食是这样计算的:先根据身高得知标准体重,然后医生根据病人的劳动强度和具体病情规定一天的总热量,由蛋白质、脂肪和糖这三种营养素来分配总热量。营养师则根据医生规定的三种营养素的量来安排每一天的食谱,这就是糖尿病病人的营养疗法。医院的营养室是采用“食物交换份法”来操作的。
  营养室一般把糖尿病人的常用食品按营养成分分为五大类:一、谷类和块根类蔬菜(由于土豆、山药等这类蔬菜含糖量较高,故从第二类提出,列入第一类);二、蔬菜类;三、瘦肉、蛋、豆制品类;四、乳类;五、油脂类(如花生、芝麻酱、核桃等)。为便于记忆和操作,尽可能把这五大类食品各分别凑为一个整数(如50克白米,100克卷心菜,1只鸡蛋,1汤匙豆油……)作为一个“交换份”,以便在同类食品间进行相互“交换”,这样,伙食翻花样就方便得多了。
  医院营养室每天开出的食谱虽然经常变化,但由于是按“份”互换,所以在操作上相当方便。可以根据市场的供应情况和本人的饮食习惯及“食物交换份法”,在五大类食品中方便地进行同类食品的“交换”,经常换换口味,安排好健康营养食谱。值得一提的是,不属于同一大类的食品,由于其营养成分区别很大,不适宜运用这一方法进行交换。
  
  “南瓜疗法”无科学根据
  
  有位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听人说吃南瓜有好处,于是除了平时的食谱外,每餐特地加吃几块南瓜。
  南瓜又称倭瓜,是蔬菜之一。它富含多种膳食纤维(包括半纤维素、果胶等),是糖尿病人适宜食用的蔬菜之一。然而,在相当多的糖尿病人中,把可以吃南瓜却变成了“糖尿病人应当多吃南瓜”,甚至衍变成“多吃南瓜可以治疗糖尿病”,这显然是一种误解。
  南瓜与其他蔬菜一样,也含有可产生热能的糖和蛋白质等物质,所以在食用时也得计算,遵循“糖尿病食物交换份法”的原则,以免由于多吃南瓜而使摄入的总热量过多,影响血糖控制。
  
  糖尿病人不饮酒为宜
  
  还有人以为糖尿病人可以“少量饮酒”,殊不知一旦养成了“少量饮酒”的习惯,在饮酒失控时,危害就大了。
  一、酒精的代谢虽不需要胰岛素,却可产生较多的热能,1毫升酒精可供热能29千焦耳,相当于一个中等身材的糖尿病人一天所需能量的1/200,如饮50克烈性酒,大致相当于一天总热量的1/7。由此可知,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对需严格控制总热量的糖尿病人的病情造成麻烦。故营养学家认为糖尿病人“不宜饮酒”。
  二、经常饮酒不但会损害肝脏,还易引起高甘油三脂血症。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易于发生小血管病变,经常饮酒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糖尿病人在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时,如果饮酒,由于乙醇可以抑制脂肪、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故会加重这类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症状较重者可表现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心慌、恶心、走路蹒跚,好似酩酊大醉。如果被误当作“酒醉”,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低血糖昏迷、休克,由于脑组织受损,个别严重者可致死,即使侥幸得活,脑组织已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留下后遗症。所以,糖尿病人在饮酒后出现头晕、蹒跚等表现,家中人切不可将之作为“酒醉”处理,必须尽快送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