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牛奶,并非全民饮品

作者:梅一鸣




  牛奶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饮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紧的是减少肉类和油脂的摄入,而不是减少饮奶量
  
  关于饮奶健康问题,国外科学家曾发表研究,称“过量饮用牛奶或吃乳制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俗称“牛奶危害论”。在今年的5月15日“国际牛奶日”到来之际,《人与健康》记者采访诸多专家,详尽为读者解读有关饮奶健康的热点问题。
  
  焦点回放
  2006年9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单位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研究称,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卵巢癌发病率。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名誉教授佐藤章夫在《产业医学杂志》上撰文指出:芬兰人和瑞典人虽然比日本人多喝了4.5倍的牛奶,却更易骨折;过量饮用牛奶或吃乳制品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塞。他还怀疑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都与牛奶中的激素有关,俗称“牛奶危害论”。
   2007年3月2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春明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孝曙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程义勇研究员等15位营养学、食品科学和预防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联合撰写署名文章,驳斥“牛奶危害论”,倡导健康宣教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
  
  新闻采访:
   5月15日,国际牛奶日,记者来到上海市虹口、闸北等4个城区的居民小区,随机对20名小区居民进行了有关饮奶健康问题的采访。
  
  张雪公司人事
  记者(以下简称记):有没有每天饮用牛奶的习惯?
  张:从初中开始每天晚上睡前都饮用牛奶,听说睡前喝牛奶可以帮助睡眠。有时中午饭后会喝一瓶酸奶,来帮助消化。家里人也是相同的饮奶习惯。
  记:有没有听说过“牛奶危害论”?
  张:似乎一直在网上看到类似的消息,不过喝了那么长时间牛奶,倒也没感觉什么异样。反正已经形成习惯了,一天不喝奶就感觉少了什么似的。
  记:知不知道“国际牛奶日”?
  张:不太清楚,没有看到过相关的宣传。不过如果有新品种的奶制品上市,我还是会尝试一下的。
  
  郑麒电信公司技术人员
  记:对前段时间网上流行的“牛奶危害论”怎么看?
  郑:好像是国外专家提出的论点吧,据说是做了动物实验。但是动物实验不一定能在人体上论证,我并不相信这个论点。
  记:平时有没有喝牛奶的习惯?
  郑:早上出门前会喝一杯牛奶。其他的奶制品并不食用。从小就一直喝牛奶,既然喝了那么长时间,只要饮用得当,应该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记:知道“国际牛奶日”吗?
  郑:不知道。不过希望能通过这种国际性的节日多了解奶类的相关知识。
  在采访的20位居民中,80%的居民都有饮用牛奶的习惯,但只有20%的人对如何科学饮用牛奶的知识有所了解,90%的人不太清楚“国际牛奶日”。
  据专家分析,500毫升牛奶可以提供人体每日全蛋白需要量的25%或动物性蛋白需要量的45%。1升牛奶足以满足成人每日所需氨基酸量。由于老年人基础代谢低,所需能量减少,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增加,因而牛奶就成为老年人廉价、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质来源。
  科学证明,每天喝一杯牛奶有几大好处。(1)、牛奶中的钾可使动脉血管壁在高血压时保持稳定,使中风危险减少一半;(2)、牛奶可吸收食物中的有毒金属;(3)、牛奶中的碘、锌和卵磷脂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4)、牛奶中的铁、铜和维生素A有美容作用;(5)、牛奶中的钙能使骨骼和牙齿更坚硬,使发生骨骼萎缩病的机率减少一半;(6)、牛奶中的镁能使心脏耐疲劳;(7)、牛奶中的锌能使伤口愈合更快;(8)、牛奶中的维生素A可提高视力;(9)、常喝牛奶可预防动脉硬化。
  
  专家访谈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食品与生活》主编吴春
  
  牛奶并非人人适宜
  适合喝牛奶的人群
  (1)、饮酒者:牛奶中所含的半胱氨酸、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能使酒精中的醛类化合物分解并连同酒精一起迅速排出体外,减轻肝脏等内脏器官的负担。(2)、经常吸烟者:强化牛奶中所含有的维生素A以及其他一些生物活性成分能保护人体气管壁,如果坚持每天喝牛奶的话,可以有效地预防因吸烟所导致的支气管疾病。(3)、化疗病人:当癌症病人在进行化疗的时候,由于体内的维生素A被大量消耗,往往会产生恶心、呕吐以及白血球显著偏低等现象,而牛奶中含维生素A等,饮用后可以减少化疗时的副作用。(4)、心血管疾病患者:牛奶中的矿物质元素钾、钙及锌和蛋白质、氨基酸等具有稳定人体情绪和降低血压等作用。(5)、萎缩性胃炎患者:牛奶中的蛋白质由于受到加热而发生变性,吸附在胃壁上,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并使胃黏膜得到修复。
  此外,龋齿患者、骨质疏松患者、粉刺患者、失眠病人以及近视患者等也宜经常喝牛奶,可对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粉尘作业者和电脑工作者常喝牛奶,可预防职业病。
  
  不宜喝牛奶的人群
  (1)、缺铁性贫血患者:食物中的铁需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吸收利用,若喝牛奶,这一转化受其中高磷高钙的影响,体内的铁就能与其中的钙盐磷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含铁化合物,使体内的铁更为不足。(2)、腹部手术病人:病人手术后,多有肠胀气发生。牛奶含有脂肪和酪蛋白,在胃肠内难以消化,并含有乳酸菌,发酵后可产生气体,使肠胀气加重,不利于胃肠恢复蠕动。(3)、肾结石病人:人在入睡之后,尿量减少,尿中各种有形的物质增加,可使尿液变浓。由于牛奶中含钙,饮牛奶后2~3个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出的高峰时间,而此时人正处于睡眠状态,尿液浓缩、钙通过肾较多,故容易形成结石。(4)、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牛奶中的脂肪消化需要胆汁和胰脂酶,饮用牛奶将加重胆囊和胰腺的负担,进而加重病情。(5)、返流性食管炎患者:返流性食管炎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胃和十二指肠液流入食道所引起的炎症。含有脂肪的牛奶有降低下食管括约肌的作用,会增加胃液或肠液的返流,加重食管炎。(6)、经常接触铅的人:牛奶中的乳糖可促使铅在人体内吸收积蓄,容易引起铅中毒,因此经常接触铅的人不宜饮用牛奶,可以改饮酸奶,因为酸奶中乳糖较少,多已变成乳酸。(7)、乳糖不耐者:有些人的体内严重缺乏乳糖酶,因而摄入体内的牛奶中的乳糖无法转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供小肠吸收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大肠,使肠腔渗透压升高;大肠黏膜吸入大量水分,从而刺激大肠,造成腹胀、腹痛、排气和腹泻等症状。(8)、牛奶过敏者:牛奶过敏是婴幼儿及某些人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的过敏反应,表现症状为腹痛、腹胀、呕吐、湿疹等,严重时会出现白内障、腹水、抽搐、全身水肿等症状。
  
  光明乳业技术中心
  科学饮奶才健康
  光明乳业技术中心表示,科学饮用牛奶的方法是:少量、多次、慢用,每次不超过250毫升;最好食用酸奶和奶酪,因为这两者所含的乳糖比普通牛奶少20%。饮用牛奶时不要加糖、果汁、巧克力,以防止形成草酸钙等凝胶物质而影响牛奶的消化吸收。饮用牛奶的时间以晚上睡觉前为最佳,早晨空腹不能喝牛奶;如在吃早饭时饮用牛奶,必须先吃一些馒头、饼干之类的食品,以利于牛奶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注意的是,中老年人体内乳糖酶缺乏,乳糖酶的活性也比较低,所以不宜过量喝牛奶;鲜牛奶不可直接饮用,因为其中往往含有多种致病菌,如不加温就饮用,有可能染上疾病。但酸牛奶应当直接饮用,因为加温会杀死其中的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
  
  关于牛奶不可不知的几个问题
  的确,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生活方式是各种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中国的年人均牛奶消费量只有13.4公斤。这么少的消费量,仅仅相当于每天喝两小勺牛奶。即便是全国喝牛奶最多的城市北京,也才达到年人均47公斤而已。
  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要减少脂肪摄入量,最要紧的是减少肉类和油脂的消费,而不是减少喝牛奶的数量。况且,对于大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居民来说,他们的首要问题不是脂肪过剩,更不是少喝牛奶,而是怎样才能通过喝牛奶等方式摄入足够多的蛋白质和钙。
  
  新闻链接
  “国际牛奶日”的由来
  1961年5月,国际牛奶业联合会在德国举行了第一个庆祝“牛奶日”的活动,并决定将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定为“国际牛奶日”。“国际牛奶日”的英文名称是International Milk Day,它是由德国促进牛奶消费者协会在上世纪50年代最先提出来的,后来被国际牛奶业联合会所采纳,并沿用至今。“国际牛奶日”活动的目的是以多种形式向消费者介绍牛奶生产情况,直接了解消费者对牛奶生产和乳制品加工的要求。“国际牛奶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