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吃,需要点常识

作者:普显宏




  昨日中午,我正在沙发上睡午觉,突然手机铃声骤响,接通一听,是一位朋友从另一个城市打来的。他慢吞吞地说:“老普,牛奶吃不得了!”我说你说什么昏话?他说他刚看了一篇名叫《我为什么反对喝牛奶》的文章,把牛奶说得很可怕,跟喝毒药差不多了。他说文章是台湾癌症防治研究中心副执行长、台湾癌症基金会顾问林光常博士写的,数据精确,举例充分,说得有板有眼,不由得你不信。接着他念了几句林博士的原话给我听:“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我说此话也对也不对,牛奶当然是牛吃的,但人也可以吃呀。他又说:“你想得骨质疏松吗?请喝牛奶!”我一时懵了,问怎么解释? 他说林博士讲“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是酸性物质,会溶解骨骼中的钙,所以越喝奶越缺钙。”林博士还说:“牛奶中的蛋白质大部分是酪蛋白,坚硬、粗糙,人体极难消化分解。”“牛奶是食物过敏的原凶。”更可怕的是喝牛奶竟然会“导致糖尿病、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是促癌剂”。我听得头都大了,不耐烦地对这位朋友说:“(牛奶)想喝就喝,不喝算了,你管那么多做什么?是不是想活100岁?!”
  挂了电话,想想自己说得也不对。对于专家的话,我是要看其背景的,不会轻易相信也不会轻易否定,即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机是什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嘛!我忽然想起这两年一些人提出的“牛奶有害论”来,按他们的说法,牛奶对人体的危害甚至超过了对人的好处。朋友一定是钻进了这条死胡同。我写了20多年的科普文章,对此了解一些:那些专家都有些偏执,爱钻牛角尖,说某种事物好,好得不得了,吹得天花乱坠;说某种事物坏,就让它坏得一塌糊涂,把读者吓个半死。这种只说其一,不说其二,把细节无限放大、哗众取宠、吸人眼球的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将它信以为真。
  凡事须遵循规律,连起码的真理都要违背,那就要闹出笑话,甚至有些荒唐。奶,是刚出生的哺乳动物最完美的食物。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钙,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营养品。这些年来,有一些人极力推荐人们喝牛奶,说每天喝一杯牛奶、吃一个苹果对身体如何如何好。有一次去开家长会,班主任也是在讲“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他说二战后的日本学生,就是一天一杯牛奶,个子就长高了,长壮了。这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就算专家们说的话是科学、是真理,那也是相对的科学和真理,并非是绝对的,科学和真理也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真理与谬误有时也就只有一步之遥,物极必反,乐极生悲,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由此说来,牛奶虽好,但过量或不当饮用对人体肯定有害。林光常博士的“牛奶有害论”,就是在这种“过量饮用”和“不当饮用”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但总体来说,中国人均牛奶占有量少得可怜,不会出现那么多的不良后果,不像外国人常把牛奶当水喝。具体到每一个人,则要提倡:科学饮奶,适量就好!
  我们每天都要吃盐和油,地球人都知道,吃盐过量会导致高血压;吃油过多会导致肥胖、脂肪肝,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按理说,胡萝卜、橘子都是营养极为丰富的食物,可我们医生就经常在临床上遇到一些因吃胡萝卜、橘子过量而引发的“橘黄病”,有的人甚至被当成可怕的肝炎去医治。那是因为他们吃胡萝卜、橘子太多,肝脏一时无法处理致使皮肤黄染所致。“豆腐白菜保平安”这话被一些老年人经常挂在嘴上,对于那些肉食吃得太多的人来说,这话是至理名言,可就是有一位老人,体会此话太深刻了,天天都吃豆腐白菜,竟然吃出了缺铁性贫血,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还总认为自己的饮食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有的老年人则不敢吃鸡蛋,不敢吃肥肉、动物油脂,一丁点都不吃,生怕增加体内血脂、胆固醇,影响心脏和血压。其实,胆固醇对人体也有很重要的一面:合成激素、增强人体抵抗力等。医生只是劝你少吃,并没叫你一点都不吃。结果这些不吃鸡蛋、肥肉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还是容易出现问题。多喝水应该算是良好习惯,但过多喝水也会导致肾脏负担,甚至会引起后果严重的水中毒。就连水这种认为对人有益无害的物质,喝多了都对身体有害,就更不要说是牛奶了,其他食物何尝又不是如此。早些年,我见许多女性每餐只吃一两饭或更少,饭量少得可怜,她们总是认为饭吃得越少越好。我就跟她们说:“正常的饭量不能少于二两(女性)或三两(男性),因为太少的饭量难以维持体能和神经活动,对身体并不利。”但如果要科学、合理地计算饭量,我说的话也不全对,应该按人体活动量大小,即消耗能量的多少来定饭量,才不会引起低血糖症,也不会导致身体超重。
  早些年,我们这有一位医生的女儿,莫明其妙地出现了性早熟,他百思不得其解,把孩子几年来的饮食情况筛查了一遍,认为是猪肉、鸡肉、鱼肉、烤鸭之类的肉食吃得过多,营养过剩;最大的可能是肉里含有激素。直到今年,他才跟我说,他终于搞清楚他女儿为什么早熟的原因了:女儿读小学时,他因为工作太忙,就经常买维维豆奶做女儿的早餐。豆奶中含有大豆异黄酮,类似于人类的雌激素,就是这大豆异黄酮催化了女儿的身体发育。但十多年前人们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豆奶很有营养,但小女孩不要经常吃,更年期的妇女则可以多吃一些,以补充雌激素不足。
  有一次到一刚生小孩的人家贺喜,主人给我们每人煮了5个蛋吃。我就想,这5个鸡蛋中的营养,我只需要一两个就足够了,就算我一次吃下10个鸡蛋,其实吸收的就那么一两个,其余的都属于多余,而其他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则缺乏。对于一种营养物质,我们要有两方面的认识,一是要把它当作一种不可知、不可测的物质来看待,因为从长远来看,目前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对人体的危害一时无从发现;二是长期食用要考虑到有害物质积累,就算没有危害,也要考虑有益物质累加的问题。也就是说,一种物质少吃点对身体可能无害,吃多了就会导致疾病,就算这种食物对人有益,多吃也会出现健康问题。所以,提倡食物的多样性即膳食平衡,比钟情于一天喝一杯牛奶、吃一个苹果要科学得多。牛奶、苹果再有营养,但毕竟营养有限,一天吃20~30种食物,可以从中吸收到方方面面的营养,最大限度地降低食物中有害物质对身体的刺激,表现得更为科学和合理。
  现在的国人,有些神经过敏,恐食症有些严重,这样不敢吃,那样也不敢吃。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农药、化肥),吃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对于某种食物,我们不可能像专家那样去做深入研究,但我们要有最起码的常识。事实证明,吃“想吃的”不一定对,往往会因吃得过多而危害健康;吃“好吃的”更不对,偏食常致营养失衡,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吃“能吃的”也不对,吃“健康的”食物才更为合理。有一次出席云南省煤炭学会召开的一个学术年会,每天清晨吃的早餐都不重样:第一天是米线、面条和鸡蛋;第二天是牛奶、馒头、花卷和包子;第三天是八宝粥和煎饼;第四天是米糕、油条加一碗豆浆……我不是说这些食品多么富有营养,而是想说经常更换食物和注意食物间的营养搭配可能对我们的身体更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