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中外膳食模式与人体健康

作者:郑 民




  众所周知,合理的膳食组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方式、合适的营养素比例以及平衡膳食,是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的必要措施。营养学家班德(bait)曾明确指出,“世界上的食物无好坏之分,只有饮食习惯的好坏”。科学的膳食结构会给人带来健康的体魄,本文将从中外膳食模式比较的角度探讨饮食结构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一、中外膳食模式比较
  膳食模式(dietary pattern)是指人们摄入主要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构成。
  (一)欧美发达国家:这类地区的膳食模式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含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较多。
  如下表所示:
  
  (二)亚洲发达国家:以经济发达的日本为代表的膳食模式讲究动、植物食品并重,既保持了原东方膳食模式的优点,又汲取了西方膳食模式的长处。
  如下表所示:
  
  (三)发展中国家:这类地区的膳食模式因受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
  如下表所示:
  
  (四)中国居民:由于我国属于多民族 、多文化国家,加之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存在差别较大。
  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为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膳食模式的悄然改变还会导致现代病和“富贵病”的发生。
  
  二、理想膳食模式与健康
  合理营养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平衡膳食;二是生活条件。而理想膳食模式是一种以食物类表示的评价膳食营养水平的新方法。
  理想膳食模式(DDP)如下表所示。
  我国大多地区目前尚处于由温饱到小康的过渡阶段(尤其乡村),由于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的状态,科学地制定营养目标、合理调整膳食结构,用以指导摄入平衡膳食尤为重要。中国营养学会于1998年完善与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做到:
  1、 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
  2、吃蔬果类和薯类;
  3、每天进食奶类、豆类及制品;
  4、常食适量鱼、禽、蛋、瘦肉类,少吃肥肉与动物脂肪;
  5、清淡少盐;
  6、进食量与体力活动平衡,保持合适体重;
  7、饮酒限量;
  8、吃安全与卫生的食物。
  
  
  三、膳食模式与疾病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以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的疾病居多。其中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已占前三位。
  癌症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研究表明:人类癌症中约有1/3以上与膳食模式不当有关系。过多地摄入脂类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肾癌等有密切关系;果蔬类摄入不足与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及食道癌等发生有关。当然食物中存在的致癌物及前体或食品加工不当也是癌症高发的原因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目前排我国城市居民疾病死因的第二位。科学研究发现:膳食中钠盐易升血压、钾盐则降血压;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的摄入或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都有利于降血压。高动物蛋白膳食模式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豆类蛋白和植物蛋白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由此,理想的膳食模式提醒人们:进食要多样化,应以谷类为主、多吃果蔬、常食奶类、豆类和适量的鱼、禽、蛋、瘦肉类,保持进食量与体力活动的平衡,维持适当体重。合理的营养结构及饮食营养干预是保持人体健康,防治现代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有效的有力措施。因而,生活中一定要以科学膳食模式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日常饮食,由点滴入手,从平时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