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满蒙藏族刀筷文化
作者:蓝 翔
三国论坛定于今年11月11日举行,浦谷先生特地问我,为什么选在两个“11”的日期论坛开幕?我收藏古筷30年,这种问题当然难不倒我:“阿拉伯数字11正好是一双筷子,您因为特别喜爱筷箸,故对11情有独钟。”3位日本友人闻听此言皆发出笑声。
初见刀筷腰间挂
所谓刀筷,不要说日本人感兴趣,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也没见过这种挂在腰间的筷子。笔者20年来第一次见到这种挂在腰间的玩意,叫不出名称,看见又有刀又有筷也就自作主张杜撰其名,称之“刀筷”。
那是1987年,有天在上海福佑路古玩市场见一位先生腰间挂了一把锈刀,黑皮鞘上还插了一双乳黄色骨筷。笔者当时虽收藏了几百双古筷,却第一次见到刀筷,好奇心驱使立即求他转让,主人说是70元刚刚买来,我张口就出价140元,虽然翻倍加价,可是这位老兄奇货可居,我饥不择食,后加码至200元,主人毫不动心。20年前200元如同现在2000元,再加也加不起只好放弃收藏念头。
《红楼梦》中说刀筷
苦求刀筷不成,为弥补这种失落感,笔者四处查阅有关资料。经过一年多努力,终于在已故红学家邓云乡先生所著的《红楼风俗谭》一书中找到这种刀筷的记述:“湘云她们割鹿肉用的是什么刀呢?一般说,用的是‘手刀’,这是清代满人、蒙古人,甚至汉人走路时随身带的一种刀。考究的一个镶银包头,银饰件的绿鲨鱼皮鞘子。鞘子分两格,一格中插一双象牙筷子,一格中插一把柄饰很考究的刀,有五六分宽,六七寸长,十分锋利。男人常常随身挂,就是用来进餐时脔割生熟肉……这种刀总和筷子装在一起,可以说是当时的餐具。”
另据《紫禁城》等资料记载:满族在入关以前,男人外出渔猎时,人人都要随身带一套得心应手的“活计”。所谓“活计”,也就是离不开身的日用品,主要是盛干粮的皮囊、吸烟的烟袋、取火的火镰、擦手的毛巾和宰杀割肉用的餐刀。数百年前,在满族的游牧生活中这些“活计”有过重大的作用。打入北京后,满族成了大清王朝的皇家贵族,尽管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男子佩带“活计”的习俗,却依然当作不忘祖制先辈艰苦创业的民族传统被保存下来,他们腰间还是挂满烟袋、餐刀、荷包之类的东西。
清代中期,八族子弟,特别是一些高官王爷之类所用的餐刀,真正用于割肉的较少,其制作逐渐向金银、玉石、象牙、鲨鱼皮、螺钿等方面发展,借以炫耀个人高官贵族的身份。为了淡化游牧以刀进餐的蛮荒风气,满族官员即在此“活计”的刀鞘上,加格插上象牙筷、景泰蓝筷等,并向汉文化学习,以箸进食,以刀为辅助餐具。
满族后来多以筷进餐,但刀不能丢,这是祖制。在清朝的宫廷大小宴会中,特别在祭神仪式中,刀依然是皇帝手中必不可少的用品。据《清宫述闻》载:“膳房大臣捧御用俎盘跪进,以髀体为贵,司俎官以臀肩胳各盘列诸臣坐前,上自用御刀割析,诸臣皆自脔割,尊国俗也。”
当年乾隆皇帝在坤宁宫祭神,割肉与众大臣分享的御刀,十分精美,乃银烧宝蓝鞘餐刀。刀全长28厘米,鞘宽6厘米,刀刃15厘米,刀口锋利为上好钢材所制。刀鞘刀柄为银质,通体饰以宝蓝珐,刀鞘绘以细密缠枝莲花纹饰,并雕有暗八仙吉祥图案。刀鞘上还镶有三道金箍,与宝蓝色相映闪亮,显出了高雅的宫廷豪华气派。此刀妙在是满族刀却带有汉文化特征,除了暗八仙刀鞘中插有餐刀,还插有象牙筷、牙签和镊子等。此刀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实乃皇宫御宝也。
如果从《红楼梦》来看当时的社会风尚,可看出清代统治者入关后,将东北满蒙物产风俗带到北京、南京等地。在满蒙少数民族入关前,腰上挂的仅是刀,按习俗,他们爱吃手扒羊肉,吃时就以腰上的刀割肉剔骨,从不用筷。入关后,进了紫禁城的满族人,看见汉人以筷进餐,就感到以手抓食、以刀割食不文雅,欠文明,有失皇家贵族身份,于是聪明的大臣想出妙法,在腰刀的鞘上新添一格。再开双孔插上象牙筷子,这样一种新的餐具——刀筷就应运而生,这种刀筷是满蒙游牧民族和汉文化结合的产物,为清代所独有。
收藏刀筷供欣赏
笔者在十多年前在长春吉林省博物馆主办的清代服饰文物展览中,看到这种刀筷有七把之多,标题是“清代佩刀”。我经过30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总共收藏了20多把清代刀筷,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在此介绍一二。
清初铁鞘刀筷此刀筷乃康熙以前的产物,从铁鞘和刀上的血槽来看,可看出它充满着游牧民族的特征。满族蒙族在放牧时,腰间挂刀不仅仅是餐具,还兼有防野兽和敌人袭击的作用,刀上有血槽,防身时可很快制人于死命。康熙后的刀筷,因天下太平,不须防野兽和杀敌人,腰刀主要用于进餐,故刀上不再开血槽,而冷冰冰的铁鞘也多改为鲨鱼皮鞘。此刀筷经专家鉴定断代为大清开国之初崇尚威武的将军所佩挂之“活计”。
清代双鱼戏珠腰钩刀筷满蒙刀筷,按习俗多挂于腰间,所以腰钩特别重要。此腰钩由三节活络的银饰件组合,上下弯曲自如,它的精美之处,在于钩上图案由两条半月型的浮雕银鱼和两颗红珊瑚组成,俗称双鱼戏珠。此腰钩刀鞘为乌木配有五道银箍制成,黑白分明,显得更为豪放绮丽。
清代玳瑁象牙镶嵌八骏马刀筷此件工艺非常精美,刀鞘分内外两格,插筷外格为象牙薄皮镶包,内格插刀处为玳瑁精镶。玳瑁乃一种大海龟,其背壳花纹奇美。用玳瑁背壳剖成薄皮镶制刀鞘,与象牙乳黄色和玳瑁棕红色交相辉映,其自然花纹如彩霞,似夕阳,令人赏心悦目。再加上内外格各镶四匹骏马,更使此刀筷富有灵气神韵。它的别致之处还在于鞘上还插一根21厘米铜牙签,好似一把小小的宝剑。此刀筷小巧玲珑、色彩绚丽,令人爱不释手。
清代蒙族景泰蓝刀筷景泰蓝在明清时代为皇宫御用工艺品,制作极为考究,皆皇亲国戚享受,老百姓根本用不起。如这件刀筷,首先在刀鞘铜制的胎体上,用铜丝掐成各种精美花纹,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充填在掐丝内,再进行烧制。此刀鞘上不但掐有平(瓶)升三级,富贵有余(鱼)等吉祥纹饰,正面还盘有紫色蒙文四字。景泰蓝技艺要求极严,如镶嵌不平会使人有凹凸感,这就要求工匠妙手天成、天衣无缝。所以这件刀筷色彩绚丽,充满特有的满蒙民族华贵的风格。
清代西藏七星刀筷藏族至今还保持以刀和手进餐的习俗。此刀筷为百余年前迎接清朝光绪高官进藏,某寺活佛特仿制满蒙刀筷格式加以藏化风格制成。藏族无论男女都爱用珊瑚和绿松石作饰物,故此刀筷镶有七颗珊瑚和三粒绿松石,这可以说是藏族能工巧匠的杰作,从刀鞘到铝筷全部都由手工制作,不但工艺高超精美,配以古老的火镰银饰,更突出了西藏高原浓郁的粗犷藏族民俗风情。
我还收藏了乌木鞘、鲨鱼皮鞘、银丝鞘、螺钿鞘等清代刀筷20多把,篇幅有限,恕不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