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1期

回锅肉

作者:吉 红




  回锅肉太简单了,几乎每个下过几天厨的四川人都会做它;回锅肉太不简单了,几乎没几个职业大厨能把这道菜做到出神入化的。
  慢、慢、慢,你不是脑子糊涂了吧,到底哪句话才是对的呢?你先别急,看完了就自有分晓。
  
  回锅肉之于川人,就像老火例汤之于粤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回锅肉的确是太简单了点。
  不过说它太不简单也未必是错,你且听听极品版的回锅肉到底是怎么做的。
  回锅肉的用料虽然有些普通,但在肉的选用上却十分讲究。必须要取猪屁股尖上的、紧靠黄瓜条的“坐板肉”,这块被四川人称为后臀二刀的坐板肉,须要肥四瘦六宽三指。太肥则腻、太瘦则焦,太宽太窄都难成型;一头猪身上能取做回锅肉的坐板肉也不过就五六斤。
  再说煮肉,如今的回锅肉,早就不再是祭祀祖宗神明的副产品了,所以煮肉这一关也就相应地“职业化”起来。
  煮肉时要调定底味,而常人用清水煮肉,则难出肉香。因此,水滚开之后,要先放入生姜、葱节、大蒜、花椒吊汤,等汤气香浓,再放入洗净的整块猪肉。
  煮肉只能煮到六分熟,也就是切开白肉来,六分白四分红时为最好,因为你别忘了,回锅肉最后还要炒的,完全煮熟,那口感就太柴了。
  下一个问题是切肉。回锅肉是要看刀功的,但你千万不能趁热去切,那样不仅切不成大薄片,反而会切出好多碎肉渣。最好是将煮好的肉用凉水漂过以后,进冰箱稍微冻一下,这样你再去切,肉就听话多了。
  肉切完了,下面该下锅炒了吧。且慢,我得问您一句:“就算将肉切成了大薄片,你把这堆切完后的肉片放在哪儿?”
  这算是个什么问题?切完了就切完了呗,放在盘子里好了,总不能放在口袋里吧。
  看看,犯错误了吧。别把回锅肉不当大菜,要知道切完以后的肉片,稍过一会儿就会黏连在一起,这样下锅去炒,那你就不得不拼命去划散,而外面一热,里面就更团结,那就更划不开,你要是来点硬的,那么这肉片可就破相了。你要是等它自己分开呢,那么焦的焦,腻的腻,你就会知道什么叫“猪八戒照镜子——两头不是人”。
  所以,你应该把切好的肉放回刚才煮肉的汤锅里去,用温热的肉汤养着它,这样肉片就不可能黏连在一起了,而且肉片上沾上点水,呆会儿熬起来,反而会保持肉的软嫩。
  熬回锅肉最好是用菜籽油,这菜油得先烧到七八成热,由生油变成了熟油以后,自然冷却到五六成热的时候,才可以下肉片。
  如今有“时尚厨师”号称能够不用油,干锅熬出回锅肉来,也有美食家称之为“健康操作”的。不过你听我一句实话,这样油虽然不重了,但肉一定会更为干焦,入口化渣的感觉也就没了,那些“时尚厨师”在我看来多半是学艺不精、招摇撞骗之流。
  回锅肉也称为熬锅肉,烹饪技法中本没有熬这一法,它是将炒、爆、煸、炸四法融为一体,产生介乎于这四者之间的一种风味。
  熬回锅肉,火候是一个关键,因为调味和口感都在熬的过程中完成,只此一回,不可重来。你得先把剁细了的豆瓣酱先在温油里煸香了,再从汤锅里捞出肉片来下锅慢慢熬,因为油较少,实际上你是必须要带着一点翻炒的动作的,只是与炒不一样的是,你还得时不时地把肉片在锅底上稍稍地摁一摁,就像你熬猪油渣似的。慢慢地,你可以看到肉皮因为缩水吐油卷了起来,整个肉片也随之弯曲了起来,这就算是成了。在行话里,这种境界叫做“灯窝盏”,就像半个灯笼壳一样。这时可千万不能心急,你要是大火一顶,肉可就全焦了。
  这时,你可以把甜面酱下去了,再用中火炒香以后,可以下点酱油、鸡精之类的东西调定底味。
  最后把青蒜苗放下去开个大火快速翻匀它,这最后一步可是要越快越好。你要是这会儿再婆婆妈妈的,那青蒜苗可就蔫了。
  醉美川菜馆的陈勇刚师傅曾就此菜与我论剑,他一定要用五花肉,结果这一招他错了,不过说句实话,其他的诀窍倒是我从他那里学来的。
  论剑到最后,我们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回锅肉看来真的不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