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2期
圣诞日历:在甜蜜中等待
作者:橘 子
第一次知道圣诞日历是在不久前与一位定居上海的法国自由作家苏妮的会面。当时她带着两个女儿,拿出一张比杂志还要大的“贺卡”,上面印着一幅水彩画,画面上圣诞老人骑着飞舞的龙,小孩子穿着冬衣在放风筝,还有城隍庙等,“很中国”的元素。我问她:“这是贺卡吗,是你女儿画的吧?”她摇摇头又点点头,深邃的蓝眼睛里透出一丝自豪:“这不是普通的卡片,是我们全家一起做的圣诞日历,我15岁的大女儿苏洋功劳最大,这是她画的。”
圣诞日历?中国人过了那么多年圣诞节,满大街都是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贺卡,年轻人只把圣诞节当作一次狂欢的盛会,圣诞日历似乎没有飘洋过海,走进中国人的圣诞节里。
孩子们的快乐源泉
苏妮告诉我,她在上海定居两年多了,很多中国朋友都不知道圣诞日历。去年11月底,她的两个女儿,苏洋和苏美问她:“我们的圣诞日历买到了吗?”当时她想,上海有这么多的圣诞节物品,一定可以买到。结果跑遍全上海也没找到,令她大失所望,两个女儿也很不开心,觉得少了很多乐趣。她突发奇想,对孩子们说:“别怕,明年我们自己做!”
一张日历何以对孩子们产生这么大的吸引力?中国很多“小皇帝”对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可不感兴趣。究竟有什么快乐藏在里面?
据苏妮说,圣诞日历(Advent Calendar)是法国、瑞士、德国、芬兰、英国、美国等国家最受欢迎的圣诞节礼物,早在18世纪就已经在德国流行起来。日历上有24个像窗户一样的格子,从12月1日开始到24日,每天打开一个窗户,看看里面藏着什么惊喜,成为小孩子们等待圣诞来临最快乐的计时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窗户里的惊喜从小孩子喜欢的图案演变成图案后面增加了装礼物的小盒子,里面的礼物也从橘子、干果逐渐发展到今天的巧克力、糖果甚至是玩具。
“这就像中国的月饼一样,一开始只是简单的寄托人们思念之情的饼,发展到现在成为包含多种复杂馅料,还搭配葡萄酒等的商品。”我惊异于苏妮对中国现象的领悟,但我想两者毕竟有差别,月饼的演变带有浓重的商业味道,圣诞日历的变化则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的爱愈加浓烈。
“我家还要准备一个高低不等的四层烛台,从12月1日开始,每天晚上两个女儿点蜡烛、开窗户、吃窗户后面的巧克力,是全家最开心、最热闹的时刻。”
凝聚全家心血,将快乐传递
圣诞日历可以给全家制造这么多的快乐,传播快乐的使者一定很辛苦吧?“今年夏天我们就开始准备了,我们住在瑞士山上的家,打开窗户就看到一座座连绵的高山,苏洋就在阳台上一边看风景一边画。”苏妮边说边指着日历上几座隆起的青黑色山峰,上面还有几颗闪烁的星星。
“苏洋很喜欢中国文化,每天只要想到一个有关中国的元素就会画在上面,你看,有上海的石库门房子、东方明珠、灯笼、黄包车、对联等,甚至还有上海人过去用的马桶和马桶刷。”
“我9岁的小女儿苏美想着圣诞老人会把礼物放在鞋子里,所以在24日的窗户里画了一只中国古代妇女的三寸金莲。我喜欢运动,所以在2日的窗户里画了冬天山上的雪景和缆车。我的丈夫爱钱,在23日里画了中国古代的铜钱。”看着一个个别致精美的图案,苏妮的脸上洋溢着全家其乐融融的幸福感。
我问苏妮:“这么漂亮的本土化手工圣诞日历一定会为更多的孩子带来快乐吧?”
“是的,我一开始印刷了1000张,后来又加印了500张,每张50元,外加一袋内含24块标有数字的法国著名品牌Le Marais手工巧克力。很多外国和中国朋友都很喜欢,买来送给自己或朋友的孩子,一方面中国孩子能体验西方圣诞节来临前的乐趣,外国孩子能了解中国的文化,另一方面让孩子感受期盼圣诞节的急切心情,培养他们的耐心。上海的日本朋友也很喜欢,他们会10张、20张的买,寄给日本的朋友。”
“到现在为止,已经卖了800多张,第一次做已经很成功了。但我并不是为了赚钱,卖出的钱50%用于环保,另外50%要捐给上海的教堂,他们捐助孤老、修缮教堂都需要钱。”
苏妮很喜欢上海,最近她写了有关中国社会和时尚流行的文章,发表到瑞士、英国及香港的杂志上。“我了解的中国文化可能比法国还多。”苏妮自信满满地说,我突然发现她的耳环、戒指以及身上的饰品都是用毛线编织成的,很有中华民族特色。
“我还准备像迎接圣诞节一样,让中国的孩子们用日历来等待明年的春节,2008年2月7日是大年初一,日历要从2月1日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差不多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