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2期
情迷鼓浪屿
作者:曹明纲
——[明]丁一中《鼓浪屿》
1须弥:佛教传说中的山名。2大块:自然界。浮丘:指鼓浪屿。3岩:日光岩,岛上的最高峰。龙窟:指洞穴。4寰中:岛内。蜃楼:喻指岛上各种建筑。5野人:岛上居民。6邻鸥:与鸥鸟为邻。《列子·黄帝》说从前海边住着一个人,经常和那里的鸥鸟亲近。后来他的父亲要他抓一只来玩,鸥鸟从此就不再飞近他了。
在福建厦门市西南,有一个四面环海的椭圆形小岛,它就是以“海上花园”和“音乐岛”驰名中外的鼓浪屿。鼓浪屿长约1800米,宽约1000米,总面积1.84平方公里。它的东面是厦鼓海峡(也称鹭江),与厦门相距700多米。小岛在宋元时名叫圆沙洲,明代时因岛上怪石堆叠成的洞壑在海涛天风的激荡下声如擂鼓,因此改称鼓浪屿。
这是一个具有典型的南国风情的海岛。且不说岛上多榕树、相思树,草木一年四季葱郁苍翠、各种鲜花常开不败,也不说有众多亭台楼阁错落掩映其间,因住宅建筑中西合璧、风格多样而令人耳目一新,单说它与世隔绝、没有车马喧闹的幽静整洁,以及充裕的阳光、沙滩、海水,就能让凡是来到这里的人无不对之流连忘返,产生远离尘世、步入佛国仙境的联想。
岛上的最高峰是日光岩(又名晃岩),俗称龙头山,海拔92.6米。登上峰顶,远眺海天茫茫,风起浪涌,大小岛屿、来往船只尽收眼底。山脚有一座与山同名的日光寺(也叫莲花庵),那都是因为每当太阳初升,阳光能正射到山石和寺内的缘故。这座古寺相传建于南宋时期,明末清初著名将领郑成功曾加以整修。山腰则有当年郑成功屯兵的龙头山寨遗迹。1962年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又在日光岩的北麓建了一座依山面海的郑成功纪念馆,里面所展示的丰富史料,向人们讲述着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鼓浪屿的南端,有一座建于民国初期的菽庄花园。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用武力侵占了台湾,台湾富商林尔嘉就带着家眷来这里避难居住。他在1913年开始营建菽庄花园。全园利用天然地形,分藏海和补山两个部分,有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等,借景取声,布局巧妙。这种园建海上、海藏园中的显著特色,使它成为厦门一座不可多得的历史名园。
有一首名为《鼓浪屿之波》的歌是这么唱的:“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以下还有两段,内容也是反复抒写对家乡台湾的日夜思念。由此可见,鼓浪屿不仅是一处风景优美得让人沉醉的旅游景点,同时它还是一个最易触动游子乡情、寄托两岸互通期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