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傣味飘香

作者:叶华荫




  七八天时间,坐车往返2000多公里,是不是太辛苦了?但为着这天赐良缘,为着对那块神秘莫测的乐土的由衷向往,我们还是决定前行。
  迄今为止,我到过西双版纳两次。但每次的行程都没有超过8天,故而对那美山美水记忆虽深,缺憾于没能细细品味,常能跟人谈起的就只有吃饭了。
  到了傣乡,自然要吃傣味。一行人,被身着傣族服饰绿孔雀般美丽大方的导游小姐,热情招呼到了景洪的傣家竹楼。刚下车,锣鼓声起,店口的一排傣家器乐欢欢快快地把我们领进了门。竹楼里很宽敞,大厅排放着十来张月亮般干净的圆桌,竹楼的一端有一个不高的小舞台。整座竹楼的装潢给人一种做梦都想不到的全新感觉,这时响起的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更叫人心醉神迷。
  桌上的菜和台上的舞,几乎是被同时端上来的,但不论是什么内容,确实都是纯正的傣味。桌上有火烧猪肉、苦撒米线、凉拌生鸡血、舂牛干巴丝、酸笋煮鱼、树叶炒鸡蛋、菠萝煮饭、竹筒酒等等,无论春夏秋冬,那色香味俱全,酸、甜、麻、辣、苦、臭、怪、香各味突出的菜肴,三下五除二就能吃得人浑身出汗,酣畅淋漓。台上有傣族舞蹈、傣族民歌、葫芦丝独奏等等,让人在看与听中感慨万千,直恨爹娘没让自己出生在如仙似幻的傣乡。
  席间,我有幸被一个翠竹般窈窕、溪水般灵秀的小卜哨邀上台去表演节目。在这浓浓的傣味、傣情、傣意中,迷迷糊糊的我什么都忘记了,仿佛自己是窗外莽莽苍苍大森林中的一条小溪或一株幸福的小草,单纯透亮。于是,平时极为腼腆的我毫无顾忌动情地唱了一首《小草》。不知唱得好不好,结束时台上台下一片掌声。“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那种获得了生命的快乐和投入大自然的幸福与自豪,那种灵魂的充实,那种烈火般沸腾的激情,从来都不曾有过,唯愿将来还能再有。
  忽然,邻桌的人都站了起来,却没有要走的意思。顺着他们的目光望去——呀,丢香包了!那一个个绣球般五彩缤纷的小东西,像一轮光芒四射的竹林里的小太阳,直晃人的眼。那织进小卜哨无尽心思,藏着些许秘密的香包,虽是真心实意地抛向欢腾的游客,却不是抛向爱慕中的恋人。但无所谓,只要是在她们含情的双眸中缝制的,只要是经她们灵巧的小手抛出的,那一定都包含着她们内心的馨香。由于跳得太高,蹿得太猛,渴望的心太强烈,我的后脑勺碰上了一位北方少女的鼻梁。没流血,却疼出不少眼泪,我慌忙连声说对不起,她和男朋友却笑了笑说没关系。也许,置身于柔情蜜意的傣乡,一切的战火都将熄灭,一切的纷争都将消亡,纵然是心如钢铁也将变成绕指柔……终于,我抓到了一只不知是不是有意飞来的香包。
  那只香包在胸前挂了好几天,日夜伴随着我的行踪,直至回到家里,才小心翼翼地把它拴在妻的梳妆台上。每每看见,似乎自己从来就不曾离开过那让人魂牵梦绕的、绿宝石般水灵灵的版纳坝子,好像自己从来就是一个幸福无比的小卜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