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主办方信息
作者:佚名
经过严冬的一场冰雪拷问,戊子年的春节翩然而至。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代表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和我本人,向全国食品营养领域中的企业家、科学和教育工作者、新闻出版工作者、政府机构及在华国际组织官员、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和本版面的广大读者,致以真诚的节日问候!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购买能力的显著提高,食品供应的极大丰富以及食品加工工艺的不断进步,对大多数人来说,食品消费的要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但是,我们也非常遗憾地发现,在摆脱了食品供求约束,人们有条件充分实现对美味食品的追求和感官享受之后,新的健康问题又出现了。这就是因膳食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引起的营养摄入失衡问题。与营养失衡相关的多种慢性病迅速增长,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同时,营养失衡也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当然,环境的污染、食品加工的过度精细和农产品本底营养的衰减、体育锻炼的缺乏等,也都影响着营养的均衡摄入。
事实证明,用手术刀加药片解决由营养不良引起的儿童发育成长问题和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更难以根治。遭遇问题较早的发达国家纷纷将目光又转回到食品上。既然是食品“闯的祸”,还得由食品来解决。按照逻辑思维规律,最理想的办法是管住自己的嘴,科学合理地进食。但是,各国的科学家不约而同地发现,管住嘴并非易事。人们既不了解该怎么管(营养知识缺乏),也管不住。于是,以维护健康为目标的食品功能化,主要是营养功能化的热潮在全球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营养强化食品、膳食补充剂、低脂低糖食品等应运而生。由于这些食品并不以牺牲口腹享受为前提,又顺应了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因而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发展非常迅速。传统的食品工业一旦以现代营养科学为指导,同营养素提取、添加、合成、复合、配比等高新技术相结合,就升级为营养产业,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创造出数倍、数十倍的崭新市场。
当前,我国人均国内产值已经达到2500美元左右,绝大多数人已具备了消费健康食品的认识基础和经济基础。我们的食品企业应及时抓住产业升级换代和市场格局重新调整的机会,将企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产品的研发及定位结合起来,寻求新的突破。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在从“吃饱”、“好吃”向“好吃+健康”提升的过程中,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自主研发与创新。
2008年是中国年。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既聚集了全世界的人气,也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是产业展示的大好时机。祝中国营养产业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祝从事公众营养和健康促进工作的各位朋友,自己健康、全家健康!
摘自《中国食品报》 作者:于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