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品花

作者:顾光荣




  今年年初,同事请我中午到他家小聚,在路上他申明菜没有准备什么,好酒倒有两瓶。其他菜我都忘记了,有一道热炒至今不忘。说来也简单,一盘青椒炒牛肉丝。接下来,使我感到新鲜的是:那位聪明的太太在菜上撒了几朵茉莉花,你可以想象,那盘青椒炒肉丝端上餐桌的那一刹那,热气腾腾中拌着阵阵茉莉花香。无论是闻还是吃,都给我一种享受。
  我们的老祖宗也有吃花的经历,但是新鲜的花朵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机会却非常少。请你吃朵花,这应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其实有些植物不仅茎叶能吃,根能吃,花应该也好吃。每种植物在一年里,最灿烂的时刻就是含苞待放,它把一年中最好的精力和营养都用在绽放上,就像少女时期是女人一生中最美的阶段。由此判断,鲜花是最好吃的,也是最有营养的美食。
  我小时候也有吃花的经历,外婆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桂花树。每年的8月,外婆就把香喷喷的桂花摘下来,洗净晒干后放在白糖罐里。我下午放学回来肚子饿了,外婆煮了莲籽藕块汤,撒上一些奶油色的桂花,我总是要求外婆:再撒点!再撒点!藕香和桂花香直袭肺腑,这就是我童年时最甜蜜的零食。我想:每个人都喜欢吃花,可是我们吃鲜花的机会不多。陶渊明就特别喜欢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多少折射出他采菊食菊的记录。他被人雅称为:陶采菊。菊花和茉莉经常被用来泡茶,一般的茶叶店都有这两种花卖。上个星期我花了7块钱买了1两茉莉花,掺配在绿茶中,泡上一壶花茶,沁心又香怡。说来也有点怪,茉莉盛产在江苏,《好一朵茉莉花》就是江苏民歌。但是种茉莉的江苏人不流行喝茉莉花茶,倒喜欢喝碧螺春。然而北方人却喜欢喝茉莉花茶。菊花代表着长寿之意,茉莉就像一位刚出浴的少女。可惜的是,这两种花只是在生活中被我们当茶喝,进入我们菜碟里的花蕊实在是太少了。
  相反,日本人和西方人在生活中经常吃花,享受鲜花的福分。美国人经常吃的鲜花已多达70多种,他们喜欢用百合、月季、紫罗兰、雏菊和三色花拌成缤纷的鲜花沙拉,用嫩鼠尾草或者蒲公英做通心粉。再说日本,樱花是国花,它不仅能美容,“樱花汤”更是男女新婚必饮的靓汤。还有大波斯菊、秋海棠、杜鹃花、春兰花、紫公英花和牡丹花也是日本人爱吃的。法国人和英国人也喜欢吃花,玫瑰花瓣汤在欧洲历来风靡。法国巴黎有一条鲜花美食街,每家餐馆都生意兴隆。英国还专门出版了一本《食用鲜花》的书。
  如今,我们吃花的广度和深度不如国外,主要是在餐饮业没有一个吃花的食品标准,推行的力度也不大,其实花宴有着广阔的市场。据史书记载:我国的鲜花入菜源远流长。屈原《离骚》中就有爱吃花的记录;宋代有梅花汤饼、蜜饯梅花、雪霞羹。明朝的“暗香汤”流传至今,一听菜名,立刻就有了胃口。如今,大江南北也出现一些鲜花名菜,如粤菜的菊花凤骨、芋花烧茄子;鲁菜的酱醋迎春花;京菜的芙蓉鸡片;沪菜的玉兰炒鱼片、茉莉汤;豫菜的牡丹花汤等,都是各大菜系的“名菜”。因此,近年来各地创新出一批花宴菜,比如菊花鲈鱼、虾荷花肉、兰花鸡丝、腊梅鱼香肉片、茉莉花烩冬菇海参、菊花火锅等,花宴真是好看又好吃。在我国可以吃的花有50多种,如:兰花、梅花、菊花、茶花、栀子花、梨花、玉兰花、海棠花、牡丹、玫瑰、月季、荷花、腊梅、木棉花等,吃法也多种多样,但也有一些花卉含毒素,绝对不能吃,如夹竹桃花、水仙、夜来香、一品红、五色梅、虞美人等。这世上的花到底有多少种,谁都说不准,光菊花一种,就有上千个品种,但只有一种白色的菊花可以食用。
  上个月我去昆明时,因为那里四季如春,鲜花不断。云南十八怪,其中一怪就是鲜花称斤卖。云南人吃花已有千年,比如木棉花、幽兰、杜鹃、木兰等都是花宴中的主角,正所谓“秀色可餐”。有一次我在一位傣族朋友家吃饭,他的妻子从菜场上买菜回家,菜篮里有红山茶、棠梨花、仙人掌花,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花蕊。当地的朋友说:到云南吃花就是一大特色。那天我大吃了一顿鲜花宴。主人烧了木棉花炒酱豆米、棠梨花炒蛋、芭蕉花熘肉片和仙人掌花炖鸡等家常菜。对于我们这些异乡人来说,这些菜是头一回吃到,感到好奇新鲜,吃起来挺爽口的,味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