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作者:李忠东




  非洲大陆的一种甜瓜是当地土豚最喜欢吃的食物,然而土豚在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之后没有扬长而去,却是耐心地等待排便,然后认真地将其埋在泥土里。因为粪便中有些甜瓜的籽并没有消化掉,所以土豚所做的实际上是“种”下了不少的甜瓜。春华秋实,第二年更多的甜瓜长了出来,为土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可口食物。就这样互惠互利,土豚和甜瓜得以不断的繁衍生息下去。
  无独有偶,螃蟹也是如此。它们上了岸后,会一路不停地口吐泡沫,使自己和同伴的身体保持湿润,不至于因为离水太久而死去。然而光靠一只螃蟹吐出的泡沫难以将自己全部掩盖,几只螃蟹同时吐,连接起来的泡沫便能形成一大片。结果一个含有丰富水分并且能够将它们每一个都置于里面的空间便营造出来,大家都有了生存的机会。
  自然界的这两则例子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充分说明与人方便是不可或缺的。共生,也是一种共赢。这绝不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人类也一样,离不开这条生存规律。
  一天,一位中年妇女走进了美国著名汽车推销商乔伊·吉拉德的汽车展销室。
  她说自己很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可是在对面的福特车行,推销商让她过一个小时之后再去,于是先到这儿来瞧一瞧。
  “夫人,欢迎您来看我的车。” 乔伊·吉拉德微笑着说。
  妇女兴奋地告诉他:“今天是我55岁的生日,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送给自己作为生日的礼物。”
  “夫人,祝您生日快乐!” 乔伊·吉拉德热情地祝贺道。随后,他轻声地向身边的助手交待了几句。
  乔伊·吉拉德领着夫人从一辆辆新车面前慢慢走过,边看边介绍。在来到一辆雪佛莱车前时,他说:“夫人,您对白色情有独钟,瞧这辆双门式轿车,也是白色的。”
  就在这时,助手走了进来,把一束玫瑰花交给了乔伊·吉拉德。他把这束漂亮的花送给夫人,再次对她的生日表示祝贺。
  夫人感动得热泪盈眶,非常激动地说:“先生,太感谢您了,已经很久没有人给我送过礼物。刚才那位福特车的推销商看到我开着一辆旧车,一定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所以在我提出要看一看车时,他就推辞说需要出去收一笔钱,我只好上您这儿来等他。现在想一想,也不一定非要买福特车不可。”
  后来,这位妇女就在乔伊·吉拉德那儿买了一辆白色的雪佛莱轿车。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英国有一句谚语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一支玫瑰赠送给别人虽然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却会长存在赠花人和爱花人的内心深处。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冬日的夜晚,美国华盛顿一位商人的妻子在医院看病时不小心将皮包丢了,包里装有10万美元和一份重要的市场信息报告。商人心急火燎,连忙去寻找。当他赶到医院时,已经是半夜了。北风呼啸,过道上寒气袭人。只见一个冻得直打哆嗦的小女孩蹲坐在过道的墙根旁,她双手紧紧攥住的那个皮包正是妻子丢失的。
  这个瘦弱的女孩名叫希亚达,父亲早逝,妈妈病重住院。她家境贫困,入不敷出。母亲生病,无异于雪上加霜,只得变卖家中那少得可怜的物品,可也无法凑齐明天的住院费,这意味着将从医院里被赶出来。可怜的希亚达一筹莫展,来到过道上,想碰碰运气,能否遇上一个有菩萨心肠的人,愿意帮助她们度过难关。不一会儿,一位妇女正好从她身旁匆匆经过,钱包掉了一点也不知道。
  回到病房后,母女打开钱包,天哪!里面竟是成沓的美元。希亚达惊呆了,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想到如果能用来治妈妈的病……这时候,只听到母亲要她立刻带上钱包返回过道,等候失主前来认领。“希亚达,丢钱的人现在肯定焦虑万分。”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在人的一生中,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帮助别人。”
  对于母女这种拾金不昧的举动,商人感动万分。她们不但使自己避免了10万美元的巨大损失,而且由于那份重要的市场信息报告没有被丢失,确保了他得以把握商机,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商人竭尽全力,资助母女俩。在希亚达母亲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后,他把希亚达收为义女,将其抚育成人。她大学毕业后,到义父的公司打理生意,在商场摸爬滚打,磨砺自己,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成为出类拔萃的商业人才。
  十多年过去了,商人的身体每况愈下,疾病缠身。他在弥留之际,郑重地宣布希亚达为自己亿万财产的继承人。商人在遗嘱中,有这样一段发自肺腑的表白:“她们虽然一贫如洗,但美好的心灵使她们变得最为富有。母女俩恪守崇高的做人准则,拥有高尚的品质,恰恰是我这个商人所不具备的,让我从中受益匪浅。我之所以收养希亚达,为的是请来一个做人的‘楷模’,而不是出于同情或者感恩。有这样一个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女孩在身边,我就能时时处处告诫自己,做生意该赚什么样的钱。可以说,我今天能变得家财万贯,成为亿万富翁,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其实,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愿意为别人开启一扇方便之门时,其实也是在替自己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只有努力拥有美好的人品,才能乐于助人,报效社会,真正建立起个人信用;与此同时,在遇到困难或陷入困境时,得到他人或社会的帮助。
  维也纳一个寒冷的夜晚,舒伯特在路过一个旧货店时,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这是自己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比他还要穷。他心里想,小男孩这么晚了还站在寒冷的街头,要干什么呢?
  一看到孩子手中拿着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音乐家便明白了。他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贫苦的童年,知道没有谁会去买一件太破旧的衣服和一本书,更何况是在寒冷的深夜。
  舒伯特望着小男孩,正好与对方充满无奈和忧郁的目光相遇。孩子眼睛里噙满泪水,十分可怜。他将口袋里的钱全部掏了出来,交给小男孩,亲切地说:“孩子,把那本书卖给我,好吗?”
  小男孩接过老师给的古尔盾(当时的一种货币),然后数了数,知道那本书不值那么多钱,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音乐家轻轻地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微笑道:“快回去吧!夜已经很深了。”
  “老师,谢谢您!”男孩一边弯腰向他鞠躬一边动情地说。
  舒伯特看着学生一边跑一边朝自己挥手,他目送孩子的身影消失在小街深处。
  在回家的路上,音乐家随手翻了翻那本旧书。他被其中的一首诗所吸引,站在昏暗的路灯下读了起来:
  “少年看到红玫瑰,
  原野上的红玫瑰,
  多么娇嫩多么美;
  急急忙忙跑去看
  ……”
  它是歌德写的诗,题目为《野玫瑰》,充满着感情和魅力。
  舒伯特爱不释手地吟诵着,眼前出现了怒放的野玫瑰,好像闻到了浓郁的花香,看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的身影……这时候,他心中响起了一段清新的旋律,驱散了寒冷的夜风和浓重的夜色。
  音乐家一回到家里,立刻用笔在五线谱上写下了这段美妙的旋律。这就是舒伯特谱写的《野玫瑰》,一直传唱至今,成为世界名曲之一。
  西方的一句谚语说得好:“帮助别人,常常就是帮助自己。”可不是吗?助人的双手要比祈祷的双唇更加神圣和高尚。
  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南部,有一个名叫塔玛诺的小镇。它远离闹市,充满田园风味。
  有趣的是,自从1970年以来,在塔玛诺镇的澳尔纳特街上出现了一个像早期印第安人的挥手者。这个人名叫克拉伦斯·查普曼,现年79岁。他坐在自己开的旧货店前面,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天坚持向过往行人和司机频频挥手致意,报以微笑,30多年如一日,从来没有间断过。查普曼在谈到自己的举动时,神态庄重地认真解释说:“我发现,许多人逐渐地开始变得麻木和冷淡起来,忘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友好相处,亲密无间。为了创造一个充满友情和关心的环境,我决定用挥手和微笑来向人们问候—— ‘您好,祝你今天快乐!’”
  查普曼的儿子萨姆1976年从大学的哲学系毕业以后,也加入到父亲的行列里来,一边协助经营旧货商店,一边向人们挥手致意。每当被问及如此做的理由,他总是这样答道:“哲学家必须与人为善,温柔和蔼,这一举动便是具体的体现。”从此以后,父子两人轮流值班,从来没有漏掉一个行人或一辆汽车。
  现在,塔玛诺镇上有越来越多的人举手向查普曼父子表示回答,一些司机则按喇叭致谢。有的人走上前去向他们问好,停下来聊聊天。大街还是那条大街,居民还是那些居民,但却和以前完全两样,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宽松、和谐、友好的气氛。
  我们之所以经常受到束缚,并不是外界的客观因素,而是自己那颗不肯与人方便的心。“助人亦助己”,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别人。一个能够为别人付出时间、心力,或是资助别人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爱,常常由自己的心田出发,流入别人的心田。它充实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丰富了别人的生命。美国著名作家霍桑对此高度评价道:“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是绝对重要的,可以关系到一个人是凡人还是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