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食虫有道

作者:普显宏




  聪明的读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演变来的。说到民族饮食,彩云之南,也是个怪味云南,因为民族众多,食俗千奇百怪、妙趣横生,虫子宴、昆虫菜便是其中之一。
  在我们云南,这几年一些厨师挖掘传统美食,有人想到了贫困年代人们喜欢吃的那些昆虫,经过他们不断开发创新,这些野味十足、野趣无穷的“虫子宴”竟成了一些酒楼、宾馆的特色菜、招牌菜。在我年幼的时候,吃过许许多多的昆虫,如生活在稻田里的蚂蚱、寄生在朽木中的柴虫、躲在洞穴中的飞蚂蚁,还有腐豆虫、蚕宝宝、松毛虫、臭壳子虫、竹虫、蜂蛹等,林林总总不下十余种。那是在物质严重匮乏、生活十分艰辛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自然界的昆虫都成了我们儿时的美味佳肴,至今回忆起来,印象还特别深刻。但你也知道,这些自然界的生灵,要逮到它,满足你口腹之欲,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人的智慧就是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一天天积累起来的,也就生出了许多捉虫子的趣事。
  知了知了又名蜩或蝉,我们彝族又叫“山知了”,雄性知了的腹部有一个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尖锐的声音,响遍整个山谷,特别是当有无数的知了在山间鸣叫时,山里就显得十分喧嚣。傣家人最喜欢吃知了,用香油文火炸至金黄,芳香扑鼻,是佐酒下饭的美味佳肴。
  在我们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桂花乡一个叫湾碧的地方,地处金沙江温热河谷,因为气候炎热,适合知了生存,这里的知了也就特别的多。每年的六七月间,正是知了求偶交配的繁殖季节,它们会叫得异常欢快悦耳,整个金沙江河谷热闹非凡。这里的傣族群众,若要逮知了来做下酒菜,只需准备一架算盘,一个洗脸盆,一根树枝即可。到了傍晚太阳偏西的时候,就来到知了聚集的树下,摆上一盆清水,旁边插上一根树枝,然后拿起算盘使劲摇晃,使算盘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可能是这算盘的响声与知了求偶时发出的信息频率一致吧,知了听到算盘声响,为了求偶交配,竟会不顾一切地飞到算盘旁边的树枝上,这时你只要把树枝往水盆里一浸,那些求偶的知了就被憋死在水里了,全都漂浮在水面上。
  蚂蚱蚂蚱是我儿时吃得最多的昆虫之一,那时只要谷子一低头,田里的蚂蚱就多了起来,且长得又肥又壮,我们就天天到田埂上去捉蚂蚱烧来吃。在我们乡下,尝新的日子是少不了蚂蚱做下酒菜的,所谓“干蚂蚱,新米饭,二两小酒天天干!”吃着这油炸蚂蚱和新米饭,也让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尝到了丰收的喜悦。我们小孩子捉蚂蚱多在白天,是一只一只地捉,效率当然不高,为的是图个好玩。大人们捉蚂蚱就有几分睿智,使出了妙招:天黑之后,他们会提一盏马灯或汽灯到蚂蚱较多的稻田里,先点亮马灯,然后在马灯四周摆上几盆清水,夜间的蚂蚱见到了灯光,就像听到了集结号一样,成群结队,蜂拥而上,一只只飞扑到马灯上,那情景就像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你想马灯外面是玻璃罩,飞来的蚂蚱根本无法立足,再加之玻璃罩上有些温度,蚂蚱一飞到玻璃罩上,不是撞得眼冒金星,就是烫得四肢发麻,一下子掉到了旁边的水盆里再也飞不起来。这种用灯光诱捕的方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出两个小时,就能捉到数以万计的蚂蚱。
  蜂蛹蜂蛹是葫芦蜂的幼虫,我们又叫蜂儿,是一种高蛋白食物。在我们云南,农民朋友们烧到葫芦蜂的蜂巢后都舍不得吃,而是将整个葫芦蜂的蜂巢拿到市场上去卖,或作为送人的最佳礼品,用它来疏通关系办大事,比起那些生长在山野里的鸡枞、干巴菌、蜂蜜、薄壳核桃等土特产还受人欢迎呢!
  有一次我从电视里看到,陕西某地连续多人被一种称之为“杀人蜂”的野蜂蜇死,一养蜂老汉的蜜蜂也深受其害,引发村民恐慌,最后是求助于消防队员,才把这窝树上的“杀人蜂”消灭。这种蜂我们叫葫芦蜂,在云南随处可见,你只要不去动它的巢穴,它也不会与你拼命,并不像电视里说的那么可怕。我看消防队员穿着防化服上树灭葫芦蜂时,受到了这种野蜂的攻击,就是喷灭害灵之类的杀虫剂也只能暂时将围攻的蜂群驱散。其实,在大白天,人根本不是葫芦蜂的对手,它不仅反应机警,而且速度惊人,常出现一窝蜂攻击人的情况,是万万惹不得的。但是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葫芦蜂就成了瞎子聋子,全躲在蜂巢里不敢出来,丧失了白天的凶猛。这时你只要拿一个蛇皮口袋将整个蜂巢套住,扎紧口子,拿到甑子里用猛火一蒸,一窝葫芦蜂就全被蒸死了。但这样取得的蜂蛹,蜂儿已经死亡,只能自己消受。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待天黑之后,用火把烧葫芦蜂的蜂巢,那些葫芦蜂见到火光,也同样只会往火光里扑,翅膀几秒钟就被烧光,就算不死也无法再飞起来。我们这里的农民朋友一般用火烧的方法取得葫芦蜂的蜂巢,这样蜂蛹新鲜,便于保存,还能卖上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