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闲话茶食

作者:罗 敷




  人们在coffee time(咖啡时间)消遣的时候,按惯例是咖啡、牛奶、红茶或者果汁,茶叶不是主角,配角也。所以相配的茶食,即点心,一般以各种派,诸如苹果派、蓝莓派为主,做成蛋糕的样子,需要时切下一角,半浸在奶昔里端上来,有点像桃酥的味道。吃时用小勺小块小块的切下吃,里面既有蛋糕的酥,又有烤面包的硬和香,上面浮了一层榛子、腰果、花生等果仁,油油的,和着水果酸酸甜甜的味道,就着热热的牛奶或者咖啡,很是可口。用以佐餐的还有各种蛋挞、蛋糕、薄薄的果仁脆饼等,有时也提供简单的沙拉和汉堡等。
  享受咖啡时间是北欧人最为看重的一段时光,天气好的时候,又恰逢休假,不去咖啡时间简直是虚度一天。
  去的时候带上喜欢的书,要一杯咖啡或者茶什么的,就着点心,在阳光下阅读,很是心旷神怡。也可以写点东西。我和先生去咖啡时间,每次都带着本子和笔,要写点什么,但是每次都失误了。书倒是看了不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一到哥城便得到一件礼物:哥德堡图书馆的借阅卡!
  先生是个极爱书的人,家里每一间房子的四壁,几乎都矗立着高高的书架,摆着密密麻麻的书籍,看了便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每每听着音乐,在书海的掩映下,窝在厚软的沙发里挑灯看书,便觉得夫复何求!即使外面吹着风,心里也觉得十分温暖。
  可惜的是他的书我大都看不懂,很多都是瑞典文。每次看着这些书,心里就想,什么时候才可以阅读他们呢?恐怕要些时候吧。所以一等有了借阅卡,立刻在中文区狠狠借了十本八本,带回来慢慢读。
  幼时在老家,因为产茶,所以家家饮茶。平日里自家喝的茶都很普通。撮一撮茶末,用粗泥壶冲了,吃饭的时候拎来放在桌子上,要喝的人各自取了家什来,就着粗粝的饭菜大口的喝,也别有一番滋味!所谓粗茶淡饭,正是布衣暖、菜根香矣!
  若来了客人,那茶便上了一层境界,有茶果来配它了!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吃茶风俗各异。少年时去宁夏,那里的人喜欢喝八宝茶,八宝者,枸杞子、桂圆、菊花、大枣、莲心、沙枣、冰糖,茶也!沸水冲了,遂饮遂续。佐茶的食品是一种叫做油馓子的吃食,像未成团的毛线股子一样一丝丝绞在一起,用油炸了,端上来,色泽金黄,味道脆酥,有咸甜之分。
  老家的茶果里有一种也像馓子般要经过油炸的,有咸有甜,不过样子有天壤之别,是做成蝴蝶结般的,叫巧果。还有落霜的柿饼,非常之甜腻,非得要茶水来配,不过这个是分季节的,冬天居多,夏天不多见。其次就是平常的麻糖、梅脯、山楂干、地瓜干、花生和瓜子了。
  久居西安,专去品茶次数不多,倒是先生带我去过几次。常去的,是朱雀大街粉巷里的德福宝阁。茶座周围用明黄的幔帐围了,人在里面相坐对饮,要了铁观音,泡功夫茶。因为时间漫长,所以茶食也愈发显得重要起来。茶楼因为要做生意,所以茶食种类繁多,瓜子、花生仁、腰果、山楂糕、梅子、杏脯、梅脯、榛子、松子等,甚至微波后的爆米花,无一而足;而我以为最可口的,还是他家的红枣莲心粥,12元一窝,用细瓷碗盛了,分而食之,其味甘爽,回味悠长。
  有时几个朋友在家中自斟自饮,专门去鼓楼的回民街买了五香花生仁、松子、花生酥、糕点、南糖来消遣。大皮院口一家糕饼店的点心出了名的好吃,里面用山楂粉打底,甜而不腻,最为爽口,又可饱腹。南糖也不错,常买的是芝麻条和花生条,用来配茶,是绝佳的。
  说起饮茶,北京的大碗茶是最为出名的。去了北京几次,却似乎不曾相遇传说中的大碗茶,去的也是老字号的诸如老舍茶楼,茶也确实用大碗装着,然而茶味平淡,实在不明白其好在什么地方。也许是当年拉车引浆之流者流传下来的口碑吧。平常的茶水,若到了一个口渴至极的人口中,便无胜于甘露了吧!有时候,若平常之事被抬举到文化的时候,人们所求,就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其所依附的文化底蕴了!
  周作人先生说:“我们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又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喝茶人,自古同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