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经典鄂菜 沔阳三蒸

作者:罗国平




  我的马来西亚籍朋友诶媚,随夫在不少国家客居过,称得上是个国际公民。前天,她从上海乘飞机来武汉玩。
  我把诶媚带到一家美食广场,点了一道最传统、最经典的鄂菜“沔阳三蒸”。菜上桌时,诶媚瞥了一眼油润润的粉蒸肉,眉头皱了一下。粉蒸肉是约三寸长、一寸宽、半寸厚的五花肉做的,看上去就是几块大肥肉,就像是随随便便、简简单单弄出来的家常菜,颇有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放。我突然感到用这样简单、简陋的菜式,款待远道而来的贵宾,有点失礼。可这的确是鄂菜中的经典菜式啊!
  诶媚闻到粉蒸肉特有的异香时,鼻子忍不住“丝丝”地猛吸了几下,眼睛开始发亮,嘴巴一张一合地吞咽口水。我知道她馋上粉蒸肉了!闻到粉蒸肉香味的人,几乎没有不被馋得流口水的。这种香味,简直可以勾人魂魄,让人魂不守舍。那是一种肉含米香、米带肉香的香味。猪肉和大米,本来很普通、很一般,可混在一起,就能够香得很诱人。玫瑰色腐乳汁的醇香,又将这种米香、肉香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到极至。除此之外,粉蒸肉还有一种很复杂的、多重组合的奇异香味,穿插其间。
  我夹起一块蒸得又酥又烂的粉蒸肉,那块肉像嫩豆腐一样在筷子上颤抖着,像是要掉下来,我赶紧送进嘴里。酥烂的粉蒸肉,几乎不用咀嚼,嘴巴扁几下便融化了。一种很熟悉的又糯又润、腴美鲜香的滋味,便在舌面上迅速弥漫开来。
  “好吃,真好吃!”诶媚吃了一小块粉蒸肉,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几乎是叫起来。又吃了一大块,嘟哝着嘴说:“真没想到猪肉会这么好吃!我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猪肉。我到过很多国家,吃过很多用猪肉做的菜,但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用猪肉做的菜!”
  吃完粉蒸肉,接着吃“沔阳三蒸”里的另外两蒸:粉蒸藕和粉蒸豆角。诶媚同样是连声夸好。沔阳有“三宝”,指沙湖盐蛋、红庙萝卜和沔城藕。粉蒸藕粉烂、软糯,十分可口,吃的人往往不想放筷子。粉蒸豆角,色泽鲜绿欲滴,比新鲜豆角的颜色还要鲜亮,比清炒豆角的香气还要浓郁得多。
  原则上的“沔阳三蒸”,指的是蒸肉、蒸鱼、蒸菜。实际上,沔阳人无菜不蒸,凡是菜都可以上蒸笼,做成蒸菜。湖北菜虽不在八大菜系之列,但“沔阳三蒸”却能冠居蒸菜之首,其最大秘诀就在于粉蒸,尤以粉蒸蔬菜为最高境界,称得上是蒸菜中的一绝。
  “沔阳三蒸”至少有600年的历史,它的起源有多个版本。有种说法是,历史上的沔阳“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此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驰名华夏的传统名菜。另一种说法是,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陈友谅,在家乡沔阳揭竿起义,为犒劳兵士,陈友谅的夫人潘氏亲自下厨。她别出心裁,将肉、鱼、藕分别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猛火蒸熟,蒸出的肉、鱼、藕味美质融,起义军吃上这样好的饭菜,士气大振,大挫元军,促成了陈友谅在九江称王之举。
  我以为,粉蒸菜的发明与沔阳水气氤氲、云蒸霞蔚的水乡湖区的地理地貌特征何其吻合!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蒸菜大王,独数沔阳,如若不信,请来一尝。”清代和民国时期,“三蒸”发展到了北京。据传,东北军少帅张学良途经虎跑坊时,见“湖北三蒸馆”,不知何谓“三蒸”,便进馆品尝,吃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十里闻香九回头”。
  不吃“沔阳三蒸”,何以知道湖北菜的精髓?何以知道菜之香、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