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作者:魏岳江 孙龙海
野战食品,是指军队在行军、作战或执行特殊任务情况下供人们食用的制式方便食品。目前,一些国家的军队对野战食品的研究,侧重于完善野战食品的系列,增加野战食品的适口性,使其更能适应于不同的作战环境和军兵种不同需要。
一、野战食品实现口粮化
为了使野战食品能够受部队欢迎,在研制野战食品时更强调适口性,使得在口味和口感方面更容易被部队所接受。
野战食品的口味和口感加工应更接近平时饮食,尽量使用现代技术方法加工食物,使各类食品能够保持原汁、原味和原形,减少粉碎、混合和压缩,从而增加可连食性。
为克服口味品种单调的弊端,增加野战食品的花色品种,应以不同的品种组成多种不同食物构成的餐谱,包括各种受欢迎的风味食品在内,从而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调换性,满足指战员在饮食上的更多喜好。
为改善野战食品的适口性,比较强调热食保障,除去生鲜食品必须烹调加热外,许多熟食成品也尽可能地经过简单的加热过程成为热食,或者调制热汤料或热饮料,从而使食用野战食品更加有滋有味。美军甚至提出战场上尽可能地保障三餐热食,如在海湾战争中广泛使用的单兵快餐食品,品种多,口味佳,可接受性好。美、日两国所采用的快速冷冻法不仅可以减轻野战食品的重量,而且可以保持野战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提高食品的复原性能,成为世界各国野战食品的发展方向。
二、野战食品实现系列化
美国不仅有陆、海、空和海军陆战队通用的单兵和集体野战食品,还有特殊条件下和特种部队使用的特种食品以及短期应急使用的救生食品;不仅有按敌区以外的其他地域使用的需要炊事人员制作热食供应的小集体膳食,还有同一地域不能制作热食和分散部队使用的快餐膳食,以及按敌区和紧急情况下单兵使用的方便食品。
由于野战食品的多类型多品种,以及功能用途的多种多样,固定类型的野战食品很难完全满足部队需要。因此,野战食品的组成结构和包装,在几种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应该按单兵或不同人数的集体餐份,分别包装不同类型的食品,包括各种主食、副食、调料、汤料或饮料,以及各种风味的方便食品和混合熟食品等;按照战时部队当时的不同需要,随机搭配不同品种和不同数量的人餐份或人日份,形成更多品种花色的餐谱,组成不同类型不同批次的更适应部队需求的战时给养。这种野战食品模块化的设计,不仅仅是构想,在有些国外军队中已有实践。
三、野战食品实现自热化
自热食品是一种不用任何热设备和燃料就可以自动加热的野战食品。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所使用的快餐食品的加热是通过食品袋在沙漠的沙子上由阳光进行或通过汽车的叶子板和散热器进行的,可在保持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的基础上提供热食。
这就要求野战食品的制作,以简便快速、自动加热为原则,亦可在每个食品盒内配置一盒固体燃料,手动点燃加热食用,以利于恢复体力,增加食欲,较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机动性和分散的要求。
四、野战食品实现军民一体化
野战食品由军队自身进行保障和大量的储备,不仅加重军队的负担,而且势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近年来,国外军队在野战食品的研制过程中积极走“军民结合”的道路,如美军为了吸收地方的先进技术成果和促进野战技术向民用转化,每年定期与地方各工业部门和学术研究单位进行技术交流,为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会。美军为增强在全球的竞争力,于1986年制定了联邦技术转让法,使美国军方能及时将最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用于野战食品的加工和生产上,平时减少储备,由地方食品工厂储备生产技术和生产线,这些工厂平时生产民用食品,一旦军队需要,立即转产野战食品。
五、野战食品实现高营养化
为了更加适应部队战时的需要,要求野战食品的重量和体积进一步降低。提高野战食品单位重量中的热能密度和营养密度,也是降低重量和体积的重要途径,目前已经可以提高到每克6千卡热能的水平,但是仍未满足。有设想采用人体可利用的高能物质代替部分传统营养物质,可望使单位发热量提到更高的水平。美军曾提出21世纪的高能口粮能量密度达到每毫升7.1千卡,单兵可携行3~5日。此外,通过进一步改进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也可以更方便地运输、贮藏和食用。
对于战时较常食用的集体野战食品,尽量做到每日每餐的营养物质平衡,完全满足在战时条件下的生理需要,保证不会发生由于食用野战食品而致营养失调或营养不足的问题。对于战时不常食用的特种野战食品,尽量做到根据各种不同特殊条件的需要,采用特殊营养调配,或采用特殊添加功能性生理活性物质,以提高部队适应特殊环境的能力,抵御外界环境的伤害,从而保持和提高生存能力、防护能力和战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