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1期

苦丁

作者:任崇喜




  苦丁茶是茶品中的另类。一个“苦”字,便让它远离了东坡先生“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意,自然也不被更多的人所喜。
  茶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国人喜茶,想来不是喜那散发着袅袅热气的茶水,喜欢的多是文化的暖意和那份灵性。也许,现实生活里较多俗气,能让人舒心顺眼的东西少见,不能奢望纯情纯洁纯粹之类的极至,于是便让心如茶般在水中缓缓地舒展。水茶交融,有沉稳中的灵动,有灵动着的沉稳,沉浮之间,人生之韵便由此而生。
  苦丁茶,正如这名字,骨子里就透出一种苦涩,味道自然是苦的。品茶之前,名字就已经很善意地提醒过了,它不是苦藤上结出的甜美果实,是否接受它的口味,你可以选择。选择了,就变成了一种很具体、很现实的幸福,如同既大众又深奥的爱情,无论它抵达的方向和结果如何,选择了,就有了无限的遐想、渴望以及体味的空间。这时的它,不再是佳人,也不是堂上糟糠,只是你的一种念想。可惜的是苦丁不能反复冲泡,就像每一段感情都经不起反复的折腾,没有什么可以重新再来。
  苦丁有两种,大叶的与冬青有关,小叶的与女贞有关,苦味重的是小叶苦丁。女贞传说是古代鲁国一位女子的名字,因其“负霜葱翠,振柯凌风,而贞女慕其名,或树之于云堂,或植之于阶庭”而得名。 历史上,苦丁茶作为进贡皇帝的佳品,曾有过高贵的光环。据说,真正的苦丁茶只产在广西大新县苦丁村的几株苦丁树上,如今市场上众多的苦丁茶,该是工业化的产物了。据《本草纲目》及现代临床实验证明,苦丁茶对于胆固醇偏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等有明显的作用,民间常用来作提神醒脑、清热降火、生津止渴、去腻醒酒、利尿强心之用。这些知识,大抵人们只在阅读时用,钟意的只是杯中之水。开水泡过,叶子在沸水中载沉载浮,水渐渐被浸染出浅浅的绿意,一股淡淡的清香升腾起来。殊不知,这当初被硬拧成型的植物叶片,在畅快地呼吸水分的时候,就把苦涩的情绪撒到了水里。不信,你试着喝一口,立即舌尖上就有了苦的感觉,是那种纯粹的苦、透彻的苦。但过了一会儿,口中的回味却变得甘甜起来。惊讶之下,再喝一小口,慢慢品味,是甘甜清凉,却不是薄荷的那种凉爽,仿佛是苦丁洗去了心中的火气,那种苦去甘来的回味持久绵长。
  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好茶?小苦微甜即好茶。”这极其符合中医理论:苦味入心,可泄降心火。对于苦及它的反义词甜,人们历来爱恨有加。人本性好甜,喜欢把快乐幸福的称之为甜,如甜蜜的爱情、甜蜜的微笑、甜蜜的生活;然而人们对于甜又有一种莫名的戒备,古人有“甜言蜜语、谄笑胁肩”之说,今人则有“警惕糖衣炮弹”之言。从健康角度上,素有过苦日子传统的国人习惯于把甜与胖相连,把胖与许多疾病相连。那么苦呢?“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是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常常讲给子女的至理名言,更有家喻户晓的“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之警句。可是,又有多少人如周作人说的心甘情愿“到寒斋吃苦茶”呢?
  按说,这承爱过阳光雨露恩泽的叶片是不带有这般思想性的。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么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沸水融合,在舒展娥眉的过程中完成了生命的涅,那是别样的圣洁之舞。虽然它不会开口说话,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味的已是杯中之水的苦。杯中之水是苦的,却在苦中凝聚着一种分量、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令人回味无穷……
  浮生若茶。或许,生活的静寂只会意味着平庸一生,灵动不休或许才是生命永恒的真谛。沧海人世中,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都要融入这个大千世界。在融汇的过程中,每个人走完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会刻意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但并不妨碍每一片茶在灵动中抵达沉稳的和谐之美。一切尘埃落定,在岁月的沉淀中,慢慢地体味到了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