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期
老年人应怎样对待生活事件
作者:蒲昭和
能否正确对待生活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心理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老年人掌握如下处世技巧与心理调适,对提高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是有帮助的。
1.面对衰亡和疾病,心境要放得开。当亲友老伴相继离去、身体衰老或疾病缠身时,老年人不要久久陷入自哀自怜、自暴自弃的情境中。唯有自我“解套”,放开心境,接受衰老这一不可抗拒的现实,才可能处之泰然,心平气和度过晚霞时光。疾病是难免的,即使病魔缠身,也不应恐慌或悲观,而应积极地面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要采取措施和疾病作顽强的斗争。亲人过世,晚年不免尝受孤独之苦,若能视它为生命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就不会沉溺于忧悲之中,而心灵宁静,安然地度过余生。
2.遭遇不幸,学会化释。一位老人因车祸轧断了腿,整日哀叹不已,一朋友劝慰说: “别太难过,就伤了一条腿嘛,万幸的不是撞在头上,否则后果更不堪设想!”这话听来有些不吉利,但细想一下很有道理。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遇到不测事件,比如,病痛折磨、意外伤害、财物被盗……如果一味去后悔、叹息,结果只能愁上加愁。何不以这种“不幸中之万幸”来自慰一番,化释不幸呢?这样会帮你减轻痛苦、重新感到生活的亮丽,鼓起做人的勇气。学会化释是理智的表现,遭遇不幸,多点自慰,少点绝望,这才是面对生活的可取态度。
3.保持乐观的心态。人到老年,身体逐渐衰老,在社会中、家庭中的地位下降,遇到的矛盾和不愉快事情会不少。如:退休后人际关系变动、经济收入降低、夫妻间磕磕碰碰、与子女发生矛盾、丧偶及离异等等。面对这些生活中的现实状况,老年人必须在主观上要求自己,做到控制情绪、心胸开阔,使自己在遇到挫折、不愉快时都保持乐观情绪,同时学会一些转移情绪的方法,如:到外面走一走,或者找找老朋友去倾诉、谈心,求得朋友的劝解或帮助,以获得宣泄、抒发情感的机会。当问题和困难摆在面前时,要想到“车到山前必有路”,使自己情绪稳定下来。保持情绪稳定、冷静,树立乐观心绪,生活中的困难会更容易获得解决,就是很伤心的事也容易淡化。
4.要学会宽容。宽容是指“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的确,生活中很多矛盾的产生或扩大,往往是人们过于计较、互不相让造成的。诸如夫妻反目、父子失和、婆媳争斗等现象,如果事前或事后一方能够多一分忍让、多一分宽容,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就不会经常发生或本身就可以避免。宽容是一种大度的表现,老年人学会宽容更是对自我身心健康的一种保护。理智的让步不是怯弱,恰恰是心胸广阔的表现,还能引起别人的理解和同情。宽容会使你觉得天地更加宽阔,生活也更加美好,纵然遇到生活中一些重大变故,宽容也会使你度过“险关”。
此外,老年人在面对一些重大的生活变故或打击时,有时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比如,亲人、同事、朋友或邻居的慰藉和支持,都会使老人的精神压力得到缓和。同时,老年人如遇到一些不公正待遇和严重的人身侵害,在事件中自己又处于无助时,也应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这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