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2期

善处逆境者 健康长寿

作者:周一谋




  古往今来,大凡善处逆境者,无不健康长寿。这是因为善处逆境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不怕遭受挫折和打击,意志顽强,坚韧不拔,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各种困苦,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和情志稳定,这样就能有效地确保身心健康。
  众所周知,享年101岁的张学良先生人生经历是极其坎坷的。他于1936年12月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不久即被蒋介石软禁起来。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不断地被转移迁徙,其囚禁地竟然达15处之多,可谓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和苦楚。抗战胜利后不久,蒋介石发动内战,张学良又被转移到台湾幽禁起来。在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统治时期,张先生始终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下生活,根本没有言论和行动的自由。蒋氏父子去世以后,才略有放松,直到1990年方脱离幽居生活。1993年偕夫人赵一荻伉俪定居于美国夏威夷州的首府檀香山市。数十年来,两入朝夕共处,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感情至为浓笃。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女士病逝于檀香山,享年88岁。老年丧偶,这对于张先生来说,无疑又是一次莫大的精神打击。但年已百岁的张学良先生毕竟能从巨大的悲痛中解脱出来,依旧精神抖擞地生活着,直至2001年10月14日仙逝于檀香山斯特劳布医院为止,其亲属说他是“在睡眠中安静辞世”的。
  张学良先生前后度过了50多年被囚禁的幽居生活,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和摧残,为什么还能达到享年101岁的高寿呢?其中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不外乎以下几条:一是张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敢于置个人荣辱进退于不顾。有人曾问张先生,你对发动“西安事变”给自身带来这么大的灾难是否感到后悔?张先生回答说他丝毫也不后悔,即使是今天遇到那种情况他还是会这么做的。所以不论遇到怎样的打击,他都能够忍受。二是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有勇气面对蒋氏的特务监视和高压专制政策,大丈夫敢做敢为,能屈能伸,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再受多少委屈也在所不惜。三是十分注重自我修养,从《圣经》中寻找精神寄托,始终不亢不卑、不骄不躁地与蒋氏及其特务进行周旋。四是得益于深厚浓笃的爱情。在那些惆怅失意的日子里,是夫人赵一荻给了张先生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并给他以莫大的精神安慰。张先生心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只能在夫人面前一吐为快,这对及时排解郁闷情绪和消除心理压力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张学良先生与夫人一道共处逆境,以柔克刚,在忍耐中度过了一个个风险和难关。常言说得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尽管张先生历尽坎坷,饱经霜雪,最终还是获得了年逾百岁的鬲寿。
  善处逆境的长寿老人还可举出不少,比如年逾九旬的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费老鹤发童颜,神采奕奕,身心均很健康,脸上时时刻刻挂着喜悦的微笑。费老曾经历过不少坎坷,他同样是一位善处逆境的楷模。1957年他因仗义执言而被错划为“右派”,在那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更是受过不少冲击,但他从不耿耿于怀,而能做到心胸开阔,始终泰然处之。当年他在干校劳动时年已花甲,却对任何体力劳动都不惧怕,什么盖房、烧饭、下田、收种棉花、开沟平地,无论会与不会,能与不能,总是样样都争着去干,不会就学。繁重的体力劳动除了有些腰酸背痛之外,非但没有使他感到精神痛苦,却反而增加了接触生活实际的乐趣。他意志坚强,情绪稳定,从来不为别人的褒贬议论左右,常以“毁誉在人口,浮沉意自扬”这两句话作为自己做人与处世的座右铭,故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费老虽然已是耄耋高龄,却一直保持着一股年轻人的朝气,常年累月不忘为广大人民群众造福而到处奔波。单是2000年就有6个多月时间在全国10多个省市进行考察,多方进行调查研究。返回北京以后,又马不停蹄地整理调查资料,奋力笔耕,一一总结成文,不断提出新的思考,为国家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提供参考意见。正如他自己所说:“走一趟,写一篇”。他所撰写的绝非空头文章,往往能够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提出真知灼见。费老曾对人说,他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帮助老百姓吃饱穿暖。他感到高年而能为人民做些有益的实事就是对自己最大的精神安慰。费老身处逆境时从不丧失信心和勇气,在处顺境时又殚精竭虑地为谋求人民利益而不断进取,他是如此重视心理养生和精神养生,这无疑将有助于他今后更好地攀登健康长寿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