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2期
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温床
作者:余光明
针对老张的高脂血症,病房的住院医生进行了一次专题讨论。
医生甲:近20—30年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等诸多因素,冠心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我国多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冠心病的发病率达50%左右。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多属“多源性”疾病,它与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关系密切,而后三者则构成了“三高症”,“成为冠心病形成的核心因素。但是,近些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表明,高脂血症一项在导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形成中占有主导地位;动脉内腔出现粥样斑块,斑块中沉积大量脂质(为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和游离脂肪酸),使血管内腔变得狭细,这种病变易发生在大动脉和冠状动脉等处,此即为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基础。由此,高脂血症与冠心病、心肌梗塞构成了威胁生命的“怪圈”。
医生乙:前面已初步谈到了高脂血症在导致冠心病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高脂血症主要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同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还应包含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后者目前被认为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那么,为什么会引起血脂增高呢?单从原发性高脂血症来说,原因有遗传因素,或由饮食习惯、长期饮酒等多种环境条件所致。血清胆固醇含量的正常值,在不同的人群中并非是一致的,如北京地区将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达到或大于6.5毫摩尔/升(250毫克/立升)称为高胆固醇血症;而上海地区则把标准定为大于5.7毫摩尔/升(200毫克/立升)称之为高胆固醇血症;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于1993年制定的标准为:理想的胆固醇水平应是小于5.2毫摩尔/升(200毫克/立升),若大于6.2毫摩尔/升(240毫克/立升)者,即按高胆固醇血症论。甘油三酯近年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人观察到100例心肌梗塞的患者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占85%-90%,所以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医生丙: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归纳起来主要有药物及非药物性治疗两种手段,部分患者则需要综合性治疗。但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饮食控制、改进不良饮食习惯,始终是治疗本病的基础。实践证明,大多数患者只要科学、合理地控制饮食,即可使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反之,仅仅依赖药物治疗,而不注意控制饮食,不仅不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还可能招致药物的不良反应。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各种中西药物,可称得上是琳琅满目,但距有效、价廉、副作用少的目标相差甚远。多数药物服后可引起恶心、食欲下降、腹泻、肝动能受损等。因此,饮食治疗,配合适当体育活动,才是治疗高脂血症的科学方法。“食疗”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减少食物中胆固醇和总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的摄入,以及通过减少总热卡摄人的办法来降低体重。每个人每日总热卡的需求与性别、体重、工种等因素有关。高胆固醇血症的饮食治疗分两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要求每日总脂肪的摄人量小于总热卡的30%,其中饱和脂肪的摄人应小于总热卡的10%,即每日胆固醇的摄人小于300毫克;如果第一阶段饮食治疗后仍不能达到降低血清胆固醇的目的,就应进入第二阶段治疗,进一步减少饱和脂肪的摄人,使其小于总热卡的7%,每日总胆固醇的摄人量小于200毫克。体重超过标准的20%以上的肥胖病人,除要较严格地控制饮食外,还应增加体力活动,降低体重。如甘油三酯明显增高者,应减少碳水化合物(米、面等主食)的摄人,尽量避免吃甜点心、油炸食物。总之,高脂血症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并持续3-6个月。只有长期观察效果不佳时,方考虑在医生的指导和随诊下配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