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2期
补药服用的宜和忌
作者:萍 阳
临床实践证明,补药服用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进补效果。例如,有的人化了许多钱,配了一剂补膏,由于每次总是空腹冲服,引起了胃肠不适,甚至呆胃酸胀或腹泻。有的人买了红参,由于研粉过粗,服后胃肠道不易吸收,有效成份大都被排泄出去了,造成了很大浪费。因此,补药的服用方法很重要,也很有讲究。
许多药都有自己的特殊服法,服前一定耍弄清楚。如西洋参宜切片含服,可治咽干火旺虚损之症;红参、白参宜煎服,有效成份易于被人体吸收而见效;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荤胶,可用黄酒炖服或人药煎服。补益药一般以久煎、饭前服为宜。水泛丸、糊丸宜包煎服,这样易于消化,不致呆胃。食品类药物,如百合、莲肉、芡实、绿豆、赤小豆等,宜浸润煮粥服用。
煎补膏一般与煎药大致相同,即将全部药物先用温水浸3-4小时,然后人锅加热至煎沸后2小时,倒出头煎汁;然后再加水,沸后再煎1.5小时,取二遍汁;再加水煎沸后,续煎1小时,取三汁;待沉淀后,倒人锅内加热收膏。煎膏制法的关键环节是煎透、取汁、过滤、澄清,文火浓缩,糖、胶下锅,不停搅动,粘后停火,出膏待凉备用。这样煎出的补膏易于吸收。
服补药期间,如患感冒、腹泻、痰湿咳喘等症时,应停止用药,暂不进补。患感冒后因表症未解,服用滋补之品,有“闭门留寇”之弊;患腹泻时因胃肠吸收不良,会影响药效发挥,也应停服。患痰湿咳喘之症后,如不止服,有“关门闭窍”之弊。
当身体有病服用化学药物治疗时,就不要同时服用药酒类补剂。一般在化学药物停服二三天后,再恢服服用用药酒。
“少年慎补,老人慎泻。”如见老人便秘,不宜用泻下药物,只宜用润下药物,老人多见阴虚肠燥便秘,宜用养阴润燥增液药物,不宜乱投寒凉泻下之晶。
老人宜“平补”而不宜“滋补”。若乱投滋腻呆胃之品,易影响消化吸收。补血滋阴药多滋腻,脾虚而消化不良的人要慎用;补气壮阳药多温燥,阴虚心热、肝阳上亢者也慎用。
进补期间还忌偏食。因为偏食辛味易助火,偏食甘味和荤肴易助湿生痰。服补药期间也忌饮茶,因茶叶中的鞣酸能破坏补药中的有效成份,也不要吃萝卜,因萝卜破气,会降低药效。
节假日或参加盛宴后,因吃了较多的肥甘厚味,甚至还饮了多量的酒,胃肠负担已重,这时就不要再服补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