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3期
人类的生物节律与养生
作者:李殊响
一、超日节律
是指周期短于24小时,变动频率超过每日一次的生物节律。例如人的睡眠周期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即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成年人的睡眠首先进入慢波睡眠状态,持续80--120分钟后转入快波睡眠。快波睡眠又叫异相睡眠,持续20—30分钟后再转为慢波睡眠,周而复始。这种周期性转换一夜要重复多次,其节律就属于超日节律。新生儿睡眠与觉醒相互转换的节律也是超日节律。
二、近似昼夜节律
是指周期为24土4小时的生物节律,也称概日节律、近日节律。近似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节律。人类几乎所有的生理功能都具有以一日为周期的节律性变动,如体温、血压、心率的昼夜节律,血液各种成分含量的昼夜变动以及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最早发现有昼夜节律的激素,高峰值在清晨8时左右,此后血浓度逐渐减少。
三、近似七日节律
周期为七天的生物节律称近似七日节律或周节律。例如人血清皮质醇浓度、尿中17——羟皮质酮排泄量以及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等。
四、近似月节律
周期为25—35天的生物节律称为近似月节律。人体最明显的近似月节律主要指成年女性的月经周期。此外,呼吸功能及心血管运动功能、免疫功能以及人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都具近似月节律。
五、近似年节律
运动周期大约为一年的生物节律即为近似年节律,当其与自然界的年周节律同步时即称为年节律。人类的生长发育、某些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也都具有年周节律性运动。例如,温带地区婴儿出生率与成人自杀率,在一年中以春末夏初最高。另外,儿童身高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在一年中并不均匀,而是有一定的年节律变化,通常身高增长高峰在春季和夏初;体重增长高峰在春秋两季。
六、倍九律
人体中有以九日的整倍数为周期的生物节律称倍九律。例如,人类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中最多见的一种)在循环血液中的寿命平均为九天。
七、心身节律
现代心理学经多年研究证实:人类体力活动周期为23天,情绪周期为28天,智力周期为33天,这就是著名的心身三节律。心身节律可通过生物周期计算公式计算其高潮期、临界期与低潮期,从而可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治疗。
人类生物节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一致而使人类得以生存的一种适应能力,是保持心身稳定、内环境稳定的一种调节能力。熟悉并掌握人体的生物节律对于心身健康、养生保健、祛病延年都具有巨大价值,人们可根据人类生物节律、环境节律、疾病症状节律、免疫功能节律、组织细胞敏感性节律、药物动力学节律与药效一毒性节律进行时间治疗,从而获得最大疗效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目前常用的时间疗法有: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时间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值在早晨6-8时,而低谷值在午夜,所以清晨8时左右一次性给药比每日三次给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二、肿瘤的时间治疗
现行抗癌药毒性太大,临床药理学家应用时间治疗的方法,根据抗癌药疗效、毒性、敏感性的昼夜差异,采用了节律性给药代替传统的均等分次给药,敏感性强的时间给予小剂量而敏感性弱的时间给予大剂量,临床上治疗白血病采用的ACVC方案(阿糖胞苷、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顺铂)就采用了这种节律性给药。
三、高血压病的时间治疗
人类血压值有两个高峰,分别在清晨6—8时、傍晚5—7时,降压药在两个高峰前使用疗效好,副作用小。
四、心绞痛的时间治疗
心绞痛发作有昼夜节律性,各类抗心绞痛药也有昼夜节律性。硝酸甘油在凌晨6时给药可有效地预防心绞痛发作,但下午3时给药效果就差。
五、哮喘的时间治疗
哮喘病有夜间加剧、白昼缓解的规律,一般在晚11时至次日凌晨5时最严重。目前常用的五类平喘药都具有用药时间依赖性疗效,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溴化阿托晶、氨茶碱、地塞米松。临床证实,氨茶碱缓释剂早8时用药疗效明显优于晚8时,氨茶碱普通剂型早7点至下午1点用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快而且浓度高。
六、抑郁症的时间治疗
现已证实,抑郁症是生物节律失同步所致,因此重新建立这些节律的同步性,可使本病得到缓解。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断睡眠疗法、睡眠—觉醒节律相位前移疗法、高亮度人工照明疗法及抗抑郁药的时间治疗,例如最好在24点时应用盐酸丙咪嗪、氯丙咪嗪等药。
七、中医时间治疗
南宋名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谈到用药应与自然界在时间上同步,“冬不用白虎,夏不用青龙,春夏不服桂枝,秋冬不服麻黄”。“冬病夏治”是中医治病的又一原则。夏季三伏天用白芥子涂于天突、肺俞等穴位,可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引起的咳嗽、咯痰、哮喘等症。东汉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注明十枣汤应晨服,半夏厚朴汤、麦门冬汤应该每隔三天,夜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