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3期
糖尿病治疗浅淡
作者:魏岳江
一、服用药物治疗。常用口服药有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磺脲类如优降糖、甲磺丁砾、消渴丸、达美康等。此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组织,可改善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缺陷,增强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故认为可能有胰外降血糖作用。以上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均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食欲差,有时出现头痛、乏力、体重下降等。所以,应在饭后尤其是注意在医生指定的剂量范围内服用,以便减少副作用。双胍类是通过促进肌肉等外部组织摄取葡萄糖,加速无氧糖酵解;抑制葡萄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等作用改善糖代谢,对正常人并无降低血糖作用,主要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患者。双弧类药物有降糖灵,二甲双胍有甲福明、苯乙福明、丁福明等。因副作用较大,所以老人、小孩少用。
二、植入胰岛素。科学家相信糖尿病患者将有一天不再每天注射,而代之以植入—个盛着细胞的容器。这项技术使用一种植入物替代在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B细胞。患糖尿病的人在孩提时期就开始逐渐丧失B细胞,一旦在实验室里建成了一条B细胞“生产线”,这些细胞就可以放在一个容器里并植人身体中,被培养的B细胞在体内可如同在胰腺中一样发挥作用,给身体提供分解血流中的血糖所需的胰岛素并防止患者发病。这项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中没有B细胞,因此医生没有办法从糖尿病患者那里采集细胞。相反,必须从捐献的组织中提取这种细胞。目前,世界医学专家正在采取它正在研制的“外壳”来绕过身体的免疫系统。这种“外壳”上的小孔大到足使胰岛素出来,但是免疫系统产生的较大的抗体细胞却进不去。这些小孔还可以使营养物质自由流动,这样B细胞就可以自然发挥作用,并测量患者所需要的胰岛素。
三、平时自我保健。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因此糖尿病人应进行自我保健,特别是肥胖超重病人应多增加活动量,减轻体重,但也不宜过度劳累,否则会使病情加重。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避免烫伤、烧伤、皮肤破损等。指甲不应剪得太短,避免造成甲沟感染。注意保护足部,不宜穿太紧的鞋。鞋的通透性要好,每晚最好用40℃的水洗脚,发现足部有红肿应及时治疗。
四、禁止户外就餐。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以及减少降血糖药物剂量。具体包括:制订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合理分配食物等。尤其是要注意不在外面就餐。一般而言,简单的外食有自助餐、中式面食、快餐、炒面、烩饭或西式速食,为求口味吸引顾客,常用油炸、油煎,也常放人过多的盐、糖、味精等,确实造成需要饮食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相当大的困扰。当在外就餐时,虽然不是自己烹调,还是可以评估其食物的种类及大约份数。譬如:煎猪排,裹的粉应属于主食类,肉排则属于肉类,但不可疏忽煎油的含量。至于烹调方面的选择,首先应不选油食,不得已时,可将外层去除后食用,多少可减少一些油脂的摄取。另外,也可一道菜是炒的,其他则搭配清蒸、水煮、清炖、红烧或凉拌等,并且避免选择糖醋或勾芡等烹调的食物,也可随身携带代糖,以便所需。更理想的是不吃内容不清楚的食物,以免超过计量。因此,外餐点菜时,应熟记营养建议的食物份数,譬如:主食3份、肉3份、油脂3份等。若是到自助餐厅,可选择七分满的饭、一条清蒸鱼、凉豆腐一块、炒青菜一盘、一碗紫菜、黄豆芽清汤。若是选择中式用餐,应注意尽量避免炒饭、炒面或烩饭。若不得已无从选择时,可搭配烫青菜、红烧里脊等低油的食物,才不会超过油脂的份数。此外,出门吃水果要吃含糖量低、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像梨、草莓、枇杷、菠萝、石榴、桃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