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3期
游灵山 感悟人生
作者:杨一中
第一点,此山不仅秀美、壮丽,而且有灵气。
在山脚下,举目而望,山恋千岩起伏,壮似巨龙盘卧,群山环抱,峰峰相连,如同万朵莲花,含苞吐蕊,紫气云雾缭绕,四季青松吐翠,苍柏挺拔,绿洲相连,芳草成荫,鸟语花香,优雅迷人,可谓“春姿华光,秋色枫叶”,可与朝霞夕云比美。昂首而望去,五百余石阶直通到山顶八卦九宫台,而对面则是无极峰,云雾涌动,满山灵气袭人,如人仙境一般。
第二点,灵山不仅有紫气佛光,花香四溢,而且有神奇的故事。这里仅举几例。山顶,自古无水,饮用皆从山下往上挑。在修建人文景点之一的八卦亭时,突然从山顶半腰间的石缝里冒出股泉水,人们挖了大石坑,足够用水。此亭修建三年,竣工时,泉水竟不知何处去,只留下一个干涸的水池。这神奇吧!神奇之二,一枯树根在外风吹雨淋多年,状似阴阳五行,五个支根,在正中间长出一株玉兰幼树,现已一人多高,亭亭玉立,舒展着少女般的枝叶,迎接南来北往的游人,成为八卦亭的独有风景。人们观赏后,都呼世间少见!神奇之三,在灵山任何一处,照张像留念,有时,像片会出现奇光异彩、五颜六色的光环、光带,游人惊奇不解,不可思议。
第三点,也使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灵山不仅山灵、水甜,而且人特别亲。
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不少人存在着“金钱万能”和“一切向钱看”的观念,有钱就有一切。然而,在这儿却是另一个天地。所有的灵山人,他们不图名、不谋利、不贪色,而讲的、做的便是“无私奉献”。正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不花国家的钱,硬靠他们一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修建起十多处人文景点和多处住房、千人礼堂。十多年来,他们在管理上实行“四不要”:即吃、住、看病、进山门均不收费,而且一坚持就是十多年,是多么不容易啊!这也是我好奇而又不可理解,非要亲自来看个虚实的原因所在。
任何事,说起来容易,然而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难就在于需要更多的付出而不取任何报酬。我问他们:“你们图个啥?”她们笑而答之:“我们图个心身健康,多为社会、为他人做点好事呗。”可见灵山人的思想境界是多么高!
第四点,是灵山人独特的治病方法,即“素食疗法”和“软件疗法”。所谓“素食疗法”,是他们倡导与实践的一种减负排内毒的治疗法。凡来这里游览的,或治疗的,还是健身疗养和进行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的,均食一样的素食:甘肃一种美食——浆水面,菜面合一,此饭能治病。而“软件疗法”更为神奇,首先必须承认十四条,对照检查,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奉献人生,病就不治而愈。有说不尽的病例,道不完的奇迹在人们中传颂着……
第五点,说灵山,道灵山,不能不说到张戬坤老师。他是灵山交龙文化的创始者和研究者。十多年前,他从兰州大学以化学研究生毕业,来此考察,产生了浓厚兴趣,与当地几位老农一合计,开始修建灵山人文景点。当时是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在废墟的“文龙寺”遗址上修建。根据民间传说和地下出土文物考证,文龙寺古时为“灵安寺”,距今有三千多年,后于西汉成帝元延四年易名“清静寺”,晋惠帝二年又更名为“交龙寺”,殿堂辉煌,依山迭造,寺之极尊,山之极高。传说和神话中,顶天立地的盘古开天劈地、女娲补天、伏羲就在这圣域。灵山人把此山称为“古家”,山南海北与海外华人,他们来此寻根认母,常年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第六点,灵山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以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结合,因而定名交龙文化,即指太极文化、无极文化、溯源文化,对古今先进文化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成果。如对三大世界层次的划分理论;人的“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推出了“软件疗法”和“素食疗法”;人体生理和心理现象研究;人与自然生存关系研究;人类的起源说新理论;特异地域现象超前规律的研究;人类社会及人自身发展变迁规律的研究;宗教现象的研究;物质世界根本规律的研究;老子的道论研究等诸方面都有新的建树。
我每次上灵山,都有新的变化、新的感悟、新的境界。然而,灵山的“四不要”和灵山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却一点也没有变……
朋友、病友、学友、气功爱好者与修炼者,只有来灵山,才会有切身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