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4期
面对现实 愉快生活
作者:兰 兰
一个人生活得快乐与否,需赖其对人生的看法如何。有些人虽然生活在丰衣足食中,但不能忍受别人比其生活得更富足。这种人享受不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感,总想设法比别人强,这是做不到的。因“人上有人”,而且人的欲望无穷,如不加以克制,必然永远活在失望之中。
有些人感觉每天过着刻板的生活,枯燥无味;也有些人遇到挫折,不去面对,生活在消极之中。这些人的眼光太短,只看见自己目前的状况,没有设定远程的生活目标,也没有想到除自己之外有很多人,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别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多知道社会上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必然知道自己比别人“强”。多与他人交换意见,也可以经常参考别人的价值观,扩大自己的生活范围,必然会发现自己有能力,可以帮助比自己不如的人,发挥自己所长,享受“助人”及“成就”之乐。
在平日的生活中,人们常因与人相处不和睦而产生不愉快。与人相处得好,首先要能为对方设想,想到对方的想法、习惯、处境、心情等。平时要注意了解别人,也学习让别人了解自己,唯有彼此了解才能产生互相包容,彼此尊重。
每个人都有情绪冲动的时候,学会控制情绪,也是重要的一课。当我们遇到可气的事,必定认为对方很不应该,往往当即怒气上冲,说出责怪言语(对方是熟人),甚至一掌打过去(对方是子女),事后也许会后悔,因为其中常有误会。如果能暂时忍住,先设法了解事情的经过,分析对方的动机,然后采取客观的态度,用不刺激的语言,就事论事,发表意见,必然能获得和平结果。
现代人们在繁忙的社会中,常遭受生活压力,在复杂的事物中,常遭受挫折,情绪调适不好,就会产生无力感,而颓废、焦虑、不安。
我们须练习面对现实,不被外界压力压倒,勇敢向前不逃避,凡事寻求出路,随时充实自己,寻找资料解决问题,与友人交换意见,请教专家学者,参观出游,以广见博闻,增加经验,必有助于处事能力。
助人为快乐之本,付出不求回报才是真爱。爱的最基本条件是为他人着想,最高的境界是忘我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表现出爱心。比如在家中,知道有人午睡写作,就避免发出大声音,以免吵了别人;情绪不佳,不想吃饭,到了开饭时也勉强吃点,以免别人担心;一切果皮、纸屑都不掷在地上,以免别人费力清扫等。凡是为别人着想的行动,都属爱心行动。如果一个家庭或一个团体中的人,都能处处为别人着想,彼此体谅,互让,互谅,就能皆大欢喜,人们的生活也就快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