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4期
排遣拥挤
作者:赵忠心
随着社会的开放、人口流动的频繁和社会城市化的发展,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和我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人口高度集中。北京本来就有上千万居民,再加上几百万流动人口,而受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住房、交通、商业服务设施的发展,又远远跟不上人口猛增的需要,使得北京人每时每刻都处于高度拥挤之中。 你看,无论是大街小巷、商店饭馆,还是车站、公园、地铁、公共电汽车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到哪里都是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回到家里,有限的住房面积,使得绝大多数人也还是摆脱不了“拥挤”二字。拥挤——几乎时时刻刻都在伴随着大城市的人们,成为一种摆脱不了的生活环境。
拥挤,是像北京这样大城市居民回避不了的现实。拥挤不仅造成了空气的浑浊,环境的嘈杂和污染,给人们带来住房、交通、医疗等诸多生活上的不便,也直接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
拥挤,意味着人们生活空间的狭小。而空间狭小,会使人在精神上感到压抑、憋闷,性情变得焦虑、烦躁、不安、易怒。在马路上、公共汽车上、地铁里、商店饭店里,我们经常看到人们有时为了鸡毛蒜皮的一点点小事,就各不相让、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就是在家里,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似乎磨擦、冲突、“战事”也比过去多了。据了解,这些年来,城里人患头痛、失眠、高血压、心脏病等病症的,也比过去明显增多。这一切,恐怕跟拥挤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种实验:把12个人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的6个人挤坐在一个1.2米见方的房子里,另一组6个人被安置在一个105.5米的大房间里。两组受试者晚上可以在单人床上睡7小时。生活一段时间以后,住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的人变得焦躁不安,对他人产生明显的对立、排斥、疏远的情绪。也有人发现,人们在人口密集、环境噪杂的地方生活一个小时后,其血压、心律都有变化,不少人有头昏、烦躁、浑身无力的感觉。许多事实证明,拥挤的生活环境对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危害。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要完全摆脱“拥挤”,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至少在近期是不太可能。但是,想方设法“排遣”一些“拥挤”还是可以做得到的。比如,平日里,除了非亲自去不可的事,要尽量不到或少到公共场合去“凑热闹”;乘公共电汽车、地铁或逛商场,到那些人口特别密集的地方去,最好邀个把熟人,比如家里人、亲戚、朋友等结伴而行,以便能随时随地说说话、聊聊天,谈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可以减少嘈杂环境的直接干扰和刺激。每天晚饭后,最好离开电视机,走出家门,到环境幽静的地方去散散步,或者在家里静坐,悠闲地翻翻报纸,浏览杂志,以获得一个恬静的心情。在节假日,最好一家人离开闹市区,到郊外,到农村,到山区,散散心,或到外地参观、旅游,换换生活环境,换换心情,也能呼吸点儿新鲜空气,会使人心境变得轻松。
这些做法,虽然不能使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完全摆脱“拥挤”,但至少可以起到调节心情、缓解拥挤心理的作用。中老年朋友不妨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