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4期

危急病人如何安全转运护送

作者:鹤 松

老年人突然发生意外,如脑中风、心肌梗塞等,都需迅速送医院诊治。此时,安全转运护送病人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抢救的质量,千万不能大意。
  转运护送危重病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快就近治疗
  对于呕血、大咯血、外伤出血、中风、急性心肌梗塞等病人,应尽可能就近治疗,及早找当地医生或送附近医院抢救。不要舍近求远,否则可因路途远而贻误病情。近距离时,可用担架或躺椅运送病人;较远距离用三轮车;远距离可用救护车或其他汽车。
  2.掌握好转运时机
  一些急性病由于病情不易稳定,转运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利因素,随时可能促发病情恶化,甚至出现意外。因此,必须掌握好转运时机。如外伤出血病人应局部包扎止血后再转送;四肢骨折者,在运送前应进行固定,避免骨折肢体移位,损伤血管神经。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发病的早期,由于梗塞区受损心肌的供需氧平衡失调,心电活动和心脏功能均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任何活动即使是轻微的活动,如坐起、翻身、用力,都易诱发室颤和猝死,易招致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据研究,危险期一般持续数小时,长者达2-3天。所以,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首先应就地抢救,不要随意搬动,特别是山高路远的,更不能未做初步治疗就急忙转送。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何时转送医院最好,主要依据病情和当地的医疗技术条件而定。一般处理原则是:
  (1)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过镇静、吸氧、止痛等处理,心绞痛在短时间内消失,一般情况尚好,观察1-6小时后无变化即可转送医院。
  (2)遇到下列情况:①高龄;②心绞痛或胃肠道症状不易控制;③高烧;④新出现的响亮的心脏杂音;⑤梗塞面积大或再梗塞者;⑥原有严重心律失常;⑦心电图表现ST段明显抬高伴M复合波;⑧心电图出现普遍低电压或Q—T间期明显延长;⑨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大于400单位时。这些情况往往提示病情严重、变化快、预后差,猝死机会多,即使没有并发症,也不能急于转送,至少应观察24~48小时后再酌情决定。
  (3)一旦出现心衰、休克和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要立足于就地抢救,尽可能把有经验的医生请来,也不要因为本地医疗条件差而匆忙转送外地。至于抢救到何时方可转送,主要看病情是否稳定。
  临床经验提示,具备下列条件可安全转院:①症状基本控制,疼痛缓解;②严重心律失常已消失,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已控制,心功能尚好;③梗塞面积无进行性扩展;④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心律平稳;⑤心电图ST段已降至基线。
  3.路途遥远应分级后送
  地处山区、海岛而距离大医院遥远者,应分级后送,一次转运途中不宜超过2小时。转送前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思想工作和组织、物质准备。途中要继续进行各种监护,不中断各种治疗,并做好一切急救准备。车行力求平稳,速度不宜太快。
  4.转移伤员处处小心
  如果病人或伤员处于狭窄的环境中,要设法将之尽快转移出来。转移中首先要考虑伤病者的生命安全,还要尽量使他们舒适。有两条原则必须注意:第一是环境允许时,才可移动;第二是现场有人帮助的时候,要互相配合来移动伤病员,尽量不要一个人去移伤病员。转移伤员时要由受过急救训练的人来指挥,避免因错误地、鲁莽地搬运而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5,转运中妥善安排病人体位
  转运中病人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半卧位 适用于肺脏感染、损伤、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等。方法是抬高床头或担架30*~60’;用1~2条棉被折成长方形,置于病人后背,膝下垫个枕头。
  (2)俯卧位 即趴位,适用于背部、腰及臀部的外伤或烧烫伤等。
  (3)端坐位 适用于各种哮喘或呼吸急促的病人。外伤出血的病人,应将出血部位置于心脏水平以上。外伤出血病人局部包扎止血后,头面部出血者如无休克也可取坐位。
  (4)头高脚低位 适用于心力衰竭、颅内压较高的脑水肿或脑溢血病人。
  (5)右侧卧位 适用于肝脏破裂出血病人。
  (6)左侧卧位 适用于左侧脾脏破裂出血病人。
  (7)侧卧位 适用于大量咯血、呕血、昏迷并伴有频繁呕吐的病人。咯血病人应卧向已知患病的一仅,J。
  (8)平卧位 搬运脊柱或脊髓损伤的病人时,以平卧硬板床为宜。
  (9)头低脚高位 适用于外伤出血病人有休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