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5期

妙招驱走“瞌睡虫”

作者:王致诚    

春困夏乏秋打盹,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为什么经常打瞌睡?明明睡够了为什么第二天仍然瞌睡连连呢?
  除了空气不流通、屋内缺氧、夜间休息晚、长期睡眠不足外,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某种警示信号。
  春困夏乏秋打盹,中医古书早有记载,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夏天嗜睡,因为暑热耗伤元气,有损精神;春秋如果经常嗜睡,表示身体阳气不足或脾虚湿热。
  经常思虑多,好动脑或饮食控制失当的现代人,往往伤脾,影响脾运化能力。当脾胃功能欠佳时,容易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的结果是,脑部供氧不足,易昏沉嗜睡。
  按中医观点,脾胃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代谢湿气,当脾胃功能差,体质又偏湿热时,往往无法有效化解湿气,会出现身体沉重、精神不振、想睡觉或胸闷等症状。
  经常在白天嗜睡,原因除了中医说的脾胃功能失调、睡眠不足或有忧郁症之外,也可能是睡眠发生障碍,需要进一步诊断。曾有个40多岁的中小企业老板,开车开到一半“不知不觉”睡着,连续发生三次车祸,原以为只是睡眠不足打瞌睡,到睡眠中心诊断才知道,自己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毛病。
  当打瞌睡频率过高,就得找医生诊断,根据病情进行治疗。对于不是由于疾病引起的疲劳瞌睡,这里介绍几招,帮你赶走瞌睡虫。
  第一招:吃出好精神
  如果下午要开会,为了避免打瞌睡,最好不要吃得太多或太快,以免影响消化。少吃油炸食物,吃得清爽有助血液清澈,避免气血沉滞。
  在选择食物的顺序上,午餐吃米或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前,建议先吃肉类或蛋等蛋白质食物,免得血清促进素增加,导致昏沉欲睡,影响反应力。
  第二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避免哈欠连连的基本条件。上海医科大学研究人员测量课堂环境的二氧化碳含量,结果发现,教室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场所高出3倍。不当的通风设备,更使得空气交换不良。人脑部含氧量降低,当然昏昏欲睡。
  第三招:工作环境要光线充足
  当眼睛受到光线照射的刺激,会压抑褪黑激素的分泌。当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少,容易保持清醒;相反,如果分泌增加,就会想睡觉。将这种光治疗原理运用到工作环境,如果上班或开会时昏昏欲睡,不妨让光线更亮,有助于提振精神。
  第四招:衣服不要穿得太多
  冬春秋凉,为了保暖通常会加穿衣服,可是如果穿衣太多,反而容易昏沉欲睡。因为热气会刺激体内更闷燥,将寒气逼人五脏六腑。传统医学认为,寒气逼心,容易发生心悸或呼吸梗塞;当寒气走到肝,易显疲倦;走到脾,会消化不良;寒气人肺、呼吸道系统易出问题,气喘机率高;走到肾,有肾虚现象,精神状况较差。如果经常待在门窗紧闭的室内,为了避免成为瞌睡族,除了调整室温不太热或过冷外,也不要穿太多衣服。
  第五招:提神醒脑养生功
  一是左右高甩法:两脚平行与肩同宽,站稳地面;吸气,往左转腰,两手同步甩高;吐气,两手下甩,往右转腰,两手甩高吸气。如此左右交替来回甩,每次甩10分钟。
  功效:精神不佳时练左右高甩,能在短时间内甩走瞌睡虫,让心情轻松愉快。
  二是环臂枕首法:吸气,两手于两则往上提,交叉枕在脑后;吐气,顺势弓身低头;吸气,慢慢起身,吐气;两手慢慢放下,身形回正,全身放松。可连续练10分钟。
  功效:能提神醒脑,提振精神。
  第六招:手部按摩
  主持重要会议或参加重要场合时,忍不住打哈欠或打瞌睡都是失礼的表现,适时按摩手部穴位,有助于恢复元气,提振精神。
  一是按摩脑部反射区:即以右手大拇指与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大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主要按摩点在食指。注意慢慢用力揉捏,不要用蛮力,按完左手,再按右手。
  功效: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不舒服,有助于醒脑提神。
  二是按摩脾的反射区:即以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鱼际”处,也是脾的反射区。先按左手再按右手。注意拇指按下去后,轻揉每个地方,感觉痛处可多揉。
  功效:增强脾胃功能,避免昏沉欲睡。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疼痛的原因是反射区的经脉有淤结。古书说:“百病皆起于淤。”多按压痛点能使淤结处冲散,促进身体代谢循环。
  手部按摩简单易学,人人能做,很适合平时保健。不过,仍有几个原则要注意:
  不能愈按愈痛:不论自己按或别人帮忙按摩,都不能过度用力,以免因疼痛导致全身紧绷,长久下来反而气血不通畅,甚至局部僵硬,造成肌肉纤维化。
  可以每天按摩,随时随地按,但按完不要用冷水洗手,以免因毛细孔张大,让寒气有机可乘。
  采用活化按摩:按摩过程中可以适量喝点常温水,帮助气血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