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5期

虚性便秘治有良方

作者:李泽华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中医诊断便秘时,其病因多为饮食积聚、肝气郁结和火热蕴结,故在治疗时,多使用清食化积、疏肝理气和清热泻火的药物,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中医诊断便秘时,还有一类虚性便秘,即因体内阴阳气血失衡、亏损,同样可以引起便秘,这就容易被忽视。对此类便秘的治疗,尤其是自我治疗时,往往会使用消积、理气和泻下药,那就会轻则泻后便秘依旧,重则便会因此而伤阴耗气,出现旧疾未除又添新恙的局面。
  那么,如何鉴别、诊断虚性便秘呢?
  根据中医古藉所载和临床经验,在辨别便秘成因的虚实时,不但要注重全身症状及四诊诊断,尤应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虚坐努责”的表现。何谓“虚坐努责”?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丹溪心法》的解释为:时时都有想解大便的感觉,但每次登厕努挣而少有大便排出,即使排出一些大便,亦是量少而质软,不会像实邪便秘所排的干燥块状大便,更不会有因干燥大便排出时,有可能发生的肛裂出血。如果你经常便秘,有时常人厕而不得便时,可以从虚性便秘上考虑。不过,这种现象多见于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年老或手术后尚未完全恢复的人。
  中医对虚性便秘又分为中气不足和阴亏血损两种证型。
  中气不足 因年老体弱或病后气衰,造成中气不足,无力推动大便排出,即所谓的“无力行舟”。此种病人常见的全身症状是气短心悸,动则汗出,面色苍白,时觉疲惫欲眠,思维迟钝,头昏目眩,听视减退,食欲较差,舌淡苔厚,脉沉弱;虽有便秘而无腹胀满疼痛,虽有便意也仅临厕虚坐而已。数日一便亦非硬结难出,便后有中气下堕难续的感觉。
  治疗此种便秘,中医传统上使用补中益气为主,佐以润肠通便的原则。首选处方是:黄芪30克,人参10克,白术、胡麻仁各15克,升麻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据体会,要彻底改变这种便秘,最主要的是要使体质增强,中气充足而达到“有力行舟”。除处于进行性衰退的、体质极为衰弱的老年人外,都有可能通过多种补中益气的药物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故在日常生活中可轮换使用以下处方:
  1.市售补中益气丸,每次10克,每日2次,连服3周以上;
  2.人参10克,去蒂切片,每日晨起煎水顿服,或以参片代茶,连服3周以上;
  3.每日以250克大米或糯米熬粥,粥成后人过筛黄芪粉20克,加少许食糖调味,分2次服,连服2周以上。
  ·
  4.黄芪30克,人参15克,桂枝、桔梗各10克,煎水服。此方适于体弱怕冷的气虚阳弱患者。
  阴亏血损 因素体阴虚血弱,或手术后、产后失血过多,以及较长时期腹泻过久使用止泻剂或抗生素,使体内津液生成受限而不能润养肠道,使大便不能顺畅排出,即所谓的“无水行舟”。此种病人常见的全身症状是耳鸣目眩、口干咽燥、怔忡虚烦、失眠多梦、盗汗时作而尤以胯部时常湿润津津,腰痛肢软,舌质红少津,脉细弱;虽有便秘亦无腹胀满痛,每在解便后肛门有粘糊感,有时大便虽结但不燥,基本上能解出但总有再解便的感觉。
  治疗此种便秘,中医传统上使用补阴增液为主,佐以调气通便的法则。首选处方是:生地、当归各15克,麦冬、沙参、玄麦各20克,桃仁、木香各10克,煎水去渣,兑入30克蜂蜜,分3次服,每日一剂。据体会,要彻底改变此种便秘,最主要的是要增强体质,使津液充足而达到“有水行舟”。除处于进行性衰退的津血干枯的病弱老人外,都可能使用多种补阴增液的药治疗,而获得较好的疗效。故可在日常生活中轮换使用以下处方:
  1.沙参、麦冬各60克,嫩鸭一只,炖服,每月4—6次;
  2.冬葵子60克,灌人洗净的猪大肠,两端系好,炖服;
  3.天冬切片,每日取20克代茶。
  海蜇、海参、荸荠、藕、梨、香蕉等,应是常见的桌上菜。
  总之,中医辨证中有个原则,凡大便不畅而无腹满胀痛,并有“虚坐努责”者,即为虚性便秘,而且还要从中去辨别中气不足或是阴亏血损所致,然后对症治疗,其效颇佳。切不可滥用泻药,免致变证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