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6期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作者:李艳芳
能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客观的影响或者说干预是很重要的。主观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或者自身平时注重心理卫生,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即使因年龄增加,Jb理、生理发生一些变化,也能减轻和减少因情绪波动而带来的心理障碍。心理卫生保健应着眼于以下方面:
(1)保持和树立乐观的心境主观上注重创造良好的环境,乐观、豁达、笑口常开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妙药”;多愁善感、遇事想不开是导致身心疾病的重要诱因。任何情感的失调都会影响大脑血管功能和内分泌的生理变化,如乐观的情绪有益于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理调节作用处于良好状态,有利于人体血液循环,有利于促进人的思维、意志、感觉、记忆、情趣等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分析,长寿者90%以上的人胸怀比较宽广,性格开朗,待人和蔼,情绪稳定,比较乐观。
。
人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对免疫功能有着很大影响。一个人在心理上总处于压抑、悲伤、恐惧、忧虑状态,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祖国医学早就提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都是致病的因素。为此,防止和善于排除不良的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而自身加强修心养性是关键。健康的心理状态靠自己去把握。
(2)自我情趣 离退休后,结合自身爱好,干自己想要干的事,如书法、绘画、音乐、下棋、跳舞、种花。学想所学,自我陶冶,自找乐趣,自我调理,才有益于心理和躯体健康。
(3)心理上保持年轻 衰老是客观规律,生理上的变化是自然现象,但在心理上,应防止人未老“心”先老,四五十岁就认为自己老了,六七十岁觉得自己不中用了,离死不远了,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极不利于健康长寿。应当树立一种比实际年龄小几岁的心理状态,用加减法的方式计算年龄。如在着装、美容、文娱活动、待人接物等方面,计算自己的年龄时在实际年龄上减去5-10岁,如60岁的人就当自己50岁;在体力劳动特别是较重的体力劳动、体育锻炼、外出旅游活动量和时间安排上,家庭生活负担和社会负担上在实际年龄上增加5—10岁来对待,以保持人老“心”不老,信寿享康年。古人云:“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人越怕老,越显老,越容易疾病缠身,应本着一不怕老、二不怕病的唯物主义态度。
(4)勇子美化自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老年应大胆地去“美化”自己。年轻时可能没有条件美容、“美化”自己,中老年人有条件更有权利“美化”自我。个人除了着装、美容等方面来美化自身外,心灵美,语言美,行为更应美。
(5)广交朋友 不忘老朋友,也交新朋友;不仅交中老年朋友,也与青年人交朋友;与儿孙既是长辈也是朋友,平等相待;与老伴更是知心朋友。是朋友就能愉快相处;朋友多了,谈心、聊天的人就多,心情就能保持轻松愉快,防止和减少孤独、压抑情绪;朋友多了能经常谈天说地,促膝谈心,有不顺心的事得以吐露、渲泄,保持良好的心境。
(6)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走出去看电影,看戏,看球赛,看一些文艺节目,去公园参加健美活动、晨练,都会使人心情开朗,精神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