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6期

花甲之年应警惕抑郁症痴呆症

作者:解印录 张昌志 

一、花甲之年抑郁症
  有一位读者给编辑部来信,说他的爷爷现年67岁,身体结实,爱劳动,平时总是有说有笑。可是,从半月前开始,不知为什么变得沉默寡言,脸上一丝笑容也看不到了。近几天连门也不出,整天坐在椅子上发呆发愣。特别明显的是,不管问他什么问题,他总是回答“记不清”或“不知道”。有时根本不回答,说自己的“脑子坏了”,还暗自流泪悲伤。医师根据这位老人的症状,断定他患了老年期抑郁症。
  老年期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疾患之一。老年期抑郁症大都在60岁以后发病,也有的病人虽在青壮年期发病,但进入老年期后加重或者同时患有其他躯体疾病。该病初期容易出现类似神经衰弱或疑心病的症状,极易被人们所忽视。尤其是抑郁症状尚未充分显现之前,各种不适常被误认为是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老年期抑郁症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基本症状、情感症状和躯体症状三个方面的异常。
  基本症状有:能力减退,体力和脑力下降,不能胜任所从事或熟悉的工作;兴趣减少,失去原有的生活兴趣和爱好;人际关系淡漠,失去对亲人、朋友的关心和热情。
  情感症状有:忧郁悲观、后悔自责、丧失自信心、绝望。
  躯体症状有:全身各部位、各器官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自己怀疑患有多种疾病。
  失眠、焦虑不安是老年人抑郁症中最为突出的表现,病人常常显得恐惧紧张,像重病缠身般痛苦呻吟,甚至可有自悲、自罪、妄想和幻觉。发病形式可急可缓。急骤起病者多有明显的外界诱因。以激越为主,病程发展迅速;发病缓慢者多诉说躯体有不适的感觉,怀疑自己身患重病,故长期陷于苦恼之中。有时,老年抑郁症也可与某些器质性精神病如假性痴呆同时并存。
  老年抑郁患者,常被周围的人误解、责备等,这显然是错误的。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各种刺激,进行心理治疗,以解除精神负担,使之完全康复。
  二、花甲之年痴呆症
  老年人的一般健忘并不是病,如果健忘的程度很突出,如刚吃过饭就记不清吃没吃,出了门就不认得回家的路,甚至连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亲属名字也记不清,这就是老年性痴呆症。
  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老年性痴呆是由于老年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是人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1906年,德国神经病专家阿尔茨海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病例。死者是一位只有51岁的女性,生前有严重的记忆力丧失、不辨方向、幻觉等痴呆症状。这位专家解剖了死者的尸体,发现大脑中有不少缠成块状的神经纤维,也就是他所称的“神经纤维缠结”。因为是阿尔茨海默发现的这类病例,故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在近50年的时间里,这类疾病一直被认为十分罕见,又多发生于40—50岁的中年人,因此,被称为“老年痴呆”。上世纪60年代末,研究人员借助于电子显微镜,在老年痴呆症病人的脑组织中,发现了同样的神经纤维缠结,医学界才弄清楚了阿尔茨海默病既不是早老性的,也不是罕见的。
  记忆力衰退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大脑的功能也发生障碍,即过去的记忆难以再现,忘记自己的出生地,辨认不出朝夕相处的亲人;语言失去流畅,喜欢自己嘟哝一些词义不明、前言不搭后语的话;不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就连一些一年级小学生对答如流的个位加减法,也会漏洞百出;看书时感到力不从心,抱怨眼睛出了毛病;想找毛笔,却到厨房端起了牛奶;做梳头等机械动作时,大脑想的和手上作的不协调等所谓“失用症”;继之日渐痴呆,判断力丧失,如隆冬季节穿夏季服装等;病情进一步恶化时,会出现随地大小便,连自己的老伴是谁都记不起;到晚期,有的病人几乎完全丧失说话和行动能力,终日卧床不起,面部、臀部、腿部肌肉抽缩。
  老年性痴呆是精神障碍伴躯体疾病的老年心身病,故在医治时,除采取精神方面的对策进行治疗外,切勿忽视躯体疾病的治疗,以减轻发病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