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6期

赏石基本知识②华夏赏石文化悠久

作者:梦 石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具有悠久的赏石藏石的历史。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河姆渡遗址就出土有古人玩过的墨石和玉石制品。1955年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的五千年前的文物中,也发现了作为随葬晶的色彩斑斓雨花石24枚。
  我国藏石赏石的记录,见于春秋时代的《阙子》,文中记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山东临淄西北)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在战国时代《尚书》的《禹贡》篇中,专门记述各区域山川分布、物产状况,指出泰山山谷产怪石,并将怪石列为进贡物品。稍后的《山海经》,已有各地名山所产观赏石的记载。它记述了73种玉石,产地三百多处,还提出了墨石、文石和采石的名称。提到产文石(有纹理、可观赏)的名山有八处之多。
  秦汉直至魏晋南北朝,已开始用奇石装饰皇家宫苑和贵族园林。为秦始皇的阿房宫,西汉王朝的未央宫、上林苑等,都用大量奇石点缀或堆砌假山。南北朝时,奇石已从苑囿园林构筑假山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开始成为独立的观赏对象。
  奇石作为一种收藏,作为一种玩赏对象,一般认为起始于魏晋,成熟于唐宋,是由当时的文人首先倡导的。魏晋时代,不少文人不满吏治黑暗,又无力抗争,受老庄思想影响,归逸山林,寄情山水。晚唐的国画《高逸图》,描绘魏晋隐士的生活场景,图中几位隐士憩息于山林之中,背景便是几种漏透奇巧的山石。
  隋唐开始,收藏奇石逐渐形成潮流。唐太宗时大画家阎立本所作《职贡图》中,几名番人掮捧几方奇石的画面,反映了异域贡石的情景。唐代由于大造私家园林,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搜求奇石。如杜甫、刘禹锡、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杜牧等,都是奇石爱好者,并有咏赞奇石的诗文。晚唐宰相牛增孺和李德裕,政见敌对,但二人却共同爱好奇石。宋人刘克庄道:“牛李嗜如冰炭,帷爱石则如一人。”牛增孺对宅邸和别墅中的太湖石“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李德裕在洛阳城郊购置平原山庄,他对山庄奇石花木极为珍爱,曾为后代立下训诫:“鬻平泉者,非吾子孙也;以平泉一树一石与人者,非佳子弟也!”
  奇石的收藏赏玩,到了宋代可说进入了全盛时期,在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中非常盛行,有“江南家家窗,何处无远岫”之说。著名的文人学士,如米芾、苏轼、叶梦得、黄庭坚、欧阳修、陆游、文同、范成大等,都是爱石成癖者,并留下了许多咏赞奇石的诗篇。其中不少涉及奇石晶评的美学观点,为后人所认同。
  南宋杜绾的《云林石谱》,是奇石有谱著录的开山之作。全书收录了各地奇石一百多种,一一介绍其产地、特征及有关典故轶闻等。说起宋代奇石,自然要提到宋徽宗的“花石纲”。宋徽宗爱石成癖,派许多人在江南一带大肆搜罗奇花怪石,并用运输漕粮的船只运至京城开封,兴造人工山林。这些奇石异峰,大都被点缀于开封东北角的艮岳之上。至今,在开封、济南、北京等地及江南许多园林中,尚有一些花石纲的遗物。
  明清是我国奇石文化的鼎盛时期,收藏奇石也普及于社会各个阶层。许多人都在庭园厅堂中以奇石作装饰物。随着藏石赏石的人日益增多。各种赏石的著作不断问世,赏石理论更为完整严密。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全书四卷,图文并茂,摹画了从南唐开始见诸史籍图谱的一百多种名石奇峰,还收录了许多有关奇石的诗文。
  清末至民国百多年,中华民族倍受外国列强欺凌,与太平盛世密切相关的观赏石事业自然受到冷落。但它有着悠久历史传统,随时随地都会被唤醒。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随着以往被认为是“封资修”的玩物的解禁,赏石的热潮又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神州大地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