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7期

情绪良好健康长寿

作者:郭德才




  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是由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人体是心理与生理全息对应的结合体,也是意识系统与生理系统全息对应的复合体。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形成相应的生理变化,所以说不同的心理状态也会形成不同的生理反应。
  
  一、情绪对健康与寿命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一切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恶劣的情绪及紧张的心理。
  美国杰姆斯克拉特教授在《生理心理学》一书中讲到:曾有几个大学生在开玩笑中将二人的四肢捆起来,再把他的眼睛用黑布蒙上后抬到早已废弃不用的铁轨上。当此人听到由远而近的火车呼啸声后,突然惊叫一声便停止了呼吸。1999年11月,,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披露;由于心理不健康、情绪低等原因造成精神障碍的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占据首位,已大大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 ,人的情绪不良对健康的影响和危害也是极大的,弊导思维者最易造成自我伤害与自我折寿。美国密歇尔根大学公共卫生院经4年研究发现,一直处于绝望的人比正常人患高血压的危险高5倍。另据俄罗斯《科学与生活》报道:人在大发雷霆后两小时内,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会增加一倍以上。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在英国召开的心理学协会年会上发表的论文中说:情绪紧张的人伤口愈合速度要比其他人慢24%,这是科学家对38名妇女手臂伤口愈合过程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
  古人云:怒则气上,损其身。《内经》日:“喜怒不节则伤脏”。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个玻璃管插在冰水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发现当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水是澄明洁净的,悲痛时水中含有白色沉淀物,而当生气时就会有大量紫色的沉淀物。爱尔马将生气时的水注入小白鼠的身体中,12分钟后小白鼠中毒身亡。人生气时生理反应是十分剧烈的,分泌物也比任何情况下都复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让18名冠状动脉患者回忆让他们极为生气的往事,同时测量他们的心脏将血液从左心室泵送到动脉的能力,结果显示他们的心脏泵血能力比往常下降了5%到7%。
  
  二、由情绪变化导致的生理变化
  
  现代身心医学研究成果表明:一方面生理影响心理,另一方面心理也会影响生理。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情感上的强烈变化会导致生理(脏腑)功能的暂时失衡甚至致病。《黄帝内经》曰:“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美国科学家实验证明:人在紧张愤怒时能引起血流量和血管的变化。他们对26名冠心病患者测试发现,患者在心理紧张时有病变的动脉会进一步狭窄,血管直径缩小了9%到20%0 ,
  1969年美国的一些生物学家和医生组成的人体场能研究发现,人体的场能变化和磁场变化与人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有关。当受试人进入暗室后情绪不好者的人体场明显减弱,数值变化有时甚至会是负值。意大利新出版的《精神与免役系统关系》一书中说:好的兴奋状态可以对健康和免疫系统起到加强作用,相反不好的状态可降低人体器官的防御能力。
  ’
  中国科学院在行为研究中最近完成的一份《人格与癌症的心身机制及心理行为干预》报告中指出:人的精神状态与癌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具有贪婪、阴险、狡诈行为的人最易得癌症。而负性心理通过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会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从而直接导致了肌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
  生理学家对一个人遭受外界惊吓后引起心理障碍造成的生理反应解释说;“当人突然受惊后,身体内的肾上腺就会分泌出大量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是人体应急的“勇士”,它能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促使肌肉快速伸缩以做出必要的应急行动。但若分泌的肾上腺素过快也会使血液循环如洪水泛滥一般冲击心脏,会造成心肌纤维撕裂心脏出血导致心跳骤停死亡。
  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提出应激学说指出:沮丧、紧张、恐惧、暴怒等强烈精神刺激,可使人体内出现一系列的精神一内分泌反应。主要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的释放增加,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前叶液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所有上述反应都会引起各种功能和代谢作用紊乱,如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速、外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因外围小血管收缩会引起微循环缺血,最后会导致重要器官缺血、功能不全和组织损伤。
  
  三、健康的心理是养生疗疾之大道
  
  从心理医学上讲,一个性格随和、善于利导思维、常保持乐观情绪的人,能使身体中不断分泌出各种有益的激素,可将血液流量、脏器代谢等调整到最佳状态。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春山茂雄从大量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证实,情绪好的人大脑能分泌出一种类似吗啡的物质,它不仅能改善大脑保持脑细胞的年轻活力,而且可活化刺激肌肉收到与运动同样效果的作用,并可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良好的心理可使身体做到自我放松处于最佳状态,而旷达、宽容、平和则是养生长寿之奥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中说:“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古人曰:“通达平和者寿,偏执怪诞者夭。”心理学家认为,老年人只要有“我还年轻”的心态,这对健康和长寿就会十分有益。
  国外科学家发现:情绪和心理与大脑内的羟色胺物质有关,保持乐观、坦荡、豁达、从容的良好心态,能使体内分泌出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素和已酰胆碱等。而这些物质可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使人吃的香,睡的好,增加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更新,人们已开始越来越重视社会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对健康和养生的影响。为此,我们随时要注意加强身心、性命协调的训练,努力克制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性情开朗的身心健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