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8期
酒事与茶话
作者:杜 凡
年轻时好饮青梅酒,大概是第一印象所致。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亲戚家过除夕,吃饭时摆了好多菜,大概是为了应景吧,亲戚家大人也给我倒了一小杯酒,就是青梅酒。我先试着尝了一口,居然味道甜香,且真有一股梅子的清芬气息。从此,脑子里便有了青梅酒这个印象。又由于从小就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中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和古诗中青梅竹马之类的描写,又使青梅酒增添了英雄豪气样的色彩和儿女情长的韵味,所以那时候的我自然对青梅酒情有独“盅”。记得在包头接受“再教育”时,过年了车间的一位师傅请我们这些接受“再教育”的年轻人去他家吃饭。那地方的人都喝白酒,过年更是非它莫属。哪时我根本不喝白酒,但过年岂能无酒。那位热心的师傅让他妻子跑了几家商店,才买来一瓶青梅酒。买回来后,师傅跟我开玩笑说:“这酒是特意为你买的,你一定把它喝完!”我既高兴,又感激师傅的诚恳,便拿着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腔调说:“谢三爷,今天我要来它个一醉方休!”大家哄然大笑。虽然那是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却因为这酒事使我丝毫无离家之感。
三十岁左右,一般喝酒就以白酒为主了。素常我酒量不大,五六十度的二锅头,一次一两左右,二两就算多的了。主要贪图吃些菜,并享受一下似醉非醉的神仙境界,绝不让自己难受。但一次去内蒙古开发一个产品,却一下子喝了两银碗白酒,按分量当有六七两。虽是四十度左右的低度酒,若折成二锅头,少说也得有四两。喝罢酒从下午两点我一直睡到晚八点。那次纯粹是主人热情,塞外的蒙古族家庭又好客,斟酒必满,饮则必干,所以使我创下本人酒史上的记录。所幸美酒是纯粮佳泉所酿,喝虽过量,并无其他不适,只是我睡了几个小时的觉。况且我这个人一向是酒过量便睡,绝无撒疯卖痴之举,虽无酒量,酒德尚可。
现在饮酒,我最欣赏的就是葡萄酒了。尤其是红葡萄酒,不仅色泽赏心悦目,而且口感亦佳,尤其就养生而言,适量的葡萄酒不仅有益于心脏、血压,而且具有抗病毒之功效,抗寒,止饥渴,所以闲暇之余,斟一杯葡萄酒,摆两三样清淡菜,自斟自饮,既是人间一乐,于养生亦多益也。
大概是由于家传的缘故吧,自小便常饮茶,但那时只是因渴而饮,要求只是凉、多、快而已。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的拓宽,加之后来闲暇之故,便也讲究起一些品味和规矩来。如春秋喝花茶为提清中寓通寓散;夏天喝绿茶,为的是清热解暑;冬天喝花茶是一清郁火,二御表寒,喝红茶是既驱内寒,又散表寒。但我大部分时间以饮茶为主,一来恐怕是由于北京人的老习惯;二来我觉得茶的清香辅以花的芳香是类似于香水配制的,较之单独一种香气别有一番风味;三是从中医药养生角度看茶性寒凉,主清,辅以的花类(如茉莉花)大多性温热,主宜通,有反佐和监制之意,与茶叶互相配合,有益而无害。
中国名茶,数不胜数,任何人也不可能全部品尝。如毛尖,著名的就有河南信阳毛尖、贵州都匀毛尖、陕西紫阳毛尖等。其他著名绿茶如杭州龙井、太湖的碧罗春等等,皆为驰名国内外的上品。我饮绿茶的时候不多,故偶尔一饮,便少购些佳品,清冽之香色,自与花茶不同。酷暑之时,倒上一杯,观清冽之色,则形与神具凉,饮之去暑热之气,堪称佳饮。红茶我一般是不喝,偶尔喝时,也必放白糖,以压涩重之味。数年前在读一篇关于茶叶的文章时,看到有对一种“荔枝红茶”的描述,推崇备至,引起了我的兴趣,便去各茶叶店搜寻扫描,居然在前门外一家茶叶店看到有售,而且还有散装的,便买了二两,回家放上白糖,泡了一杯,少时掀开杯盖,一阵鲜荔枝清香扑鼻而来。略尝一口茶水,宛如荔枝香甜,不顾烫嘴,连饮几口,大呼:“文不欺我,此堪称红茶之绝晶也。”一冬天去买了三次,来年冬又在新街口买了一筒盒装的“荔枝红茶”。再经年市场绝迹矣,跑遍北京茶店,再无一遇,真是“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喝几回”,饮之为幸,不得为憾,“荔枝红茶”归去来矣。
积数十年喝茶饮酒之经验,和自己养生知识,我的心得是酒少饮得益,因其有活血行气、舒筋活络之功;多饮则为害甚重,轻则伤身,重则危及生命。故无论什么酒,少饮为佳。茶对一般人多有益处,如体质虚寒的人,宜饮红茶;年轻火盛可常饮绿茶;多食肥腻厚味食品者,应多饮花茶或绿茶;天气酷热宜饮绿茶;常熬夜、睡眠很晚的人饮茶可放些冰糖或白糖,因睡眠少的人多阴虚火旺,冰糖滋阴,茶叶清火,饮之颇有益处。
“寒夜客来茶当酒”。无论是茶还是酒,饮用适宜,即可满足人体的某些物质需要,更可愉悦精神,所以无论是年节假日,还是平日闲暇,一杯美酒,一盏清茶,都是平民百姓的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