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0期

不同年龄的音乐健脑法

作者:容小翔




  1、儿童音乐健脑法。用音乐开发儿童智慧,已渐被人们所重视。美国指挥大师赫伯特,齐佩尔说:“每个孩子都应接受最基本的音乐教育,因为它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3岁以下的小孩,其乳教方式以“音乐教育”效果最佳。虽然3岁前的小孩没有掌握语言工具,但9个月的婴儿,其脑重量就已经是出生时的两倍,他们可依靠听音乐或演奏玩具乐器,促进大脑的智力发育。具体方法是播放优美典雅、活泼欢快或轻松一类的乐曲以及催人奋进的音乐以开发智力。3岁以后的孩子,智力发育是一个飞跃,故他们虽然不懂交响乐,但愿意听。还可以通过实践开发智力,如贝多芬3岁学钢琴,6岁登台演奏,莫扎特也3岁学钢琴,7岁已作曲,当然这是音乐奇才。我们是为了通过音乐手段,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中国古代教育中,琴、棋、诗、画是必修课程,而音乐则被列为首位,使孩子通过音乐教育,以通神明益智慧。近代许多国家发展了“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各种音乐教育法竞相出台,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等等。美国教育家指出:“如果一个孩子会弹不少曲子,会唱很多首歌曲,他就很可能成为一个阅读能力和记忆力很强的人。相反地不会弹琴,不会唱歌,不会画画,那在做作文时,运用词汇的能力会很差。”我国在有条件的小学中也试办了“音乐班”,其教育目标并非是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通过学习音乐,提高音乐演奏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专家认为虽然学习音乐占了一定时间,但却赋予孩子聪颖的头脑、优良的学习成绩。
  2、青少年音乐健脑法。青少年音乐益智,应与求知修德相结合。青少年时期风华正茂,精力充沛,应用音乐益智,必然智窦大开,善于创新。这是音乐开发智力的关键岁月,也是利用音乐使人情趣高雅、道德高尚、心灵优美的关键时刻。我国传统认为“乐者德之华”,能“涵养德性”;而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也认为音乐“能造就人的心灵”。我国音乐家冼星海曾体会:“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德国科学家赫姆尔霍茨通过实验证明:一根听神经可以吸收一种频率的音响,如果音乐的振动频率、节奏,正好与人脑的生理节奏配合发生共鸣,势必触发“思维波”唤醒智力而显示出它特有的神奇。
  如通过听曲或演奏使人的注意力集中,从而促进智力发展。音乐也可发展人脑的想象力,引人“联想”,增强青少年学习中的主动性、生动性和创造性。由于音乐形象要比其他艺术形象更为抽象,因此是培养青少年抽象思维能力的良药。青少年要学一点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训练耳朵,使之“知音”,否则只知“好听”而训练不了抽象智力,达不到益智补脑的目的。
  青少年用音乐益智,可以选听古典乐曲,内容健康的宫廷音乐、清,新的民族音乐或典雅的交响乐曲。\要根据青少年的心身特点,以轻音乐、抒情歌曲以及流行歌曲等健康高尚催人奋进的音乐为主,这样才有助于增益智慧。
  3、中老年音乐健脑法。以促其回忆过去,在心理上永葆青春为目的。中老年记忆力减弱,易于健忘,影响智力,用音乐健脑益智,以防止大脑衰老、智力老化。尤其是老年人,因生活、工作环境等改变,由情志不畅引起的智能老化也不少。如《三因方》说:“心神不宁,使人健忘”。清代医家吴师机指出“听曲消愁”以增强智力;中医认为,“耳者属肾,耳和则知五音”,“耳聪则智明”,而“流水之声可以养耳”,故提倡音乐益智的养生长寿方法。对于老年人,因易健忘,固应选听旋律优美的乐曲,听曲回忆。如日本就采取经常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再让中年患者回忆听过的乐曲,可以推迟病人大脑的衰老,唤起失去的记忆,此法效果甚佳,宜于大力推广。我国传统利用音乐对老年益智的方法有“老人抚琴,日记手言”。近年来,瑞典医学家研究发现:“让老年人倾听优美的音乐,不仅能推迟大脑衰老,而且还能康复其记忆力。”我国宋代医学家李东垣认为优雅的音乐使人心神安定,似有服用“益气聪明汤”的效果。选取乐曲时,老年人宜听自己小时候或年轻时熟悉或喜欢的歌曲,可以延缓记忆力的衰退。